首页成语词典以身许国以身许国的意思
shēngguó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

详细解释

比喻尽忠报国。《晋书.卷五八.周处传》:「既悟其奸萌,札与臣等便以身许国,死而后已,札亦寻取枭夷。」也作「以身报国」。。

百科解释以身许国(yǐshēnxǔguó):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出自于《南史·羊侃传》。

出处《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例子人民战士在祖国解放事业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


基础信息

拼音yǐ shēng xǔ guó

注音一ˇ ㄕㄥ ㄒㄨˇ ㄍㄨㄛˊ

繁体以身許國

正音“国”,不能读作“guǒ”。

感情以身许国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辨形“以”,不能写作“已”。

近义词肝脑涂地、以身殉职、舍生取义

反义词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苟且偏安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以身许国的意思解释、以身许国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惩恶劝善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目光炯炯 炯炯:明亮的样子。眼睛明亮有神。
一望无垠 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小恩小惠 小恩情;小实惠。比喻给人一些微小的好处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恩:恩情;惠:实惠。
发聋振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长歌当哭 长歌:放声歌咏;引申为写诗文;当:当作。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也作“长歌代哭”。
兴会标举 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形容文章情致高超。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逐电追风 见“逐风追电”。
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
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运用自如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连阡累陌 形容田多。
自刽以下 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如切如磋 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北辕适粤 犹北辕适楚。粤在南方。
垂饵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否极而泰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悬灯结彩 悬:挂;彩:彩球,彩带。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周而不比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钦贤好士 钦:敬。尊敬贤能爱惜人才。
顿首之礼 贸首:要得到对方的头颅。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髯鼎升遐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一而不党 谓混一而无偏颇。
矢人惟恐不伤人 造箭的人就怕他造的箭不能伤人。
持鳌封菊 吃蟹看菊的情趣。
不落言筌 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