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取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详细解释
本指佛教传说中猿猴因对物象认识不清,心怀贪欲,下井捞月而坠落水中的故事。见《摩诃僧祗律.卷七》。也作「海中捞月」。
百科解释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出自宋·黄庭坚《沁园春》词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例子猿猴取月的故事滑稽可笑
基础信息
拼音yuán hóu qǔ yuè
注音ㄩㄢˊ ㄏㄡˊ ㄑㄨˇ ㄩㄝˋ
繁体猨猴取月
感情猿猴取月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白费力气。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解释)
- 拔毛连茹(意思解释)
- 先天不足(意思解释)
- 山清水秀(意思解释)
- 举国若狂(意思解释)
- 耿耿于怀(意思解释)
- 兔死凫举(意思解释)
- 稽疑送难(意思解释)
- 庸中皎皎(意思解释)
- 潜龙勿用(意思解释)
- 兴风作浪(意思解释)
- 取法乎上(意思解释)
- 焚枯食淡(意思解释)
- 罗织构陷(意思解释)
- 指冬瓜骂葫芦(意思解释)
- 群芳争艳(意思解释)
- 不问皂白(意思解释)
-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意思解释)
- 瞠目伸舌(意思解释)
- 遗风余俗(意思解释)
- 檠天架海(意思解释)
- 煮粥焚须(意思解释)
- 历精为治(意思解释)
- 播穅眯目(意思解释)
- 人心背向(意思解释)
- 颓云駃雨(意思解释)
- 钱粮档子(意思解释)
- 压线年年(意思解释)
※ 猿猴取月的意思解释、猿猴取月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三月不知肉味 |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
辛辛苦苦 | 辛辣艰苦。比喻艰难困苦。 |
冥行盲索 | 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 |
甘心鈇钺 | 甘心:情愿;鈇钺:同“斧钺”,古代军法杀人的斧子。指甘受刑罚。 |
遗名去利 | 谓丢弃名位和利益。 |
渔阳鼙鼓 |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
衡门深巷 | 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 |
破崖绝角 | 磨除棱角。喻处事圆滑。 |
变脸变色 | 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
雌黄黑白 | 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
荡气回肠 |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
一鳞一爪 |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一夫之用 | 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
雷惊电绕 |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
恫瘝一体 | 恫瘝:病痛,疾苦。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自己的痛苦。 |
束装盗金 | 《汉书 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后因以“束装盗金”谓无端见疑。 |
缺吃短穿 | 指衣食困乏。同“缺吃少穿”。 |
无拘无缚 | 同“无拘无束”。 |
抓拿骗吃 | 招摇撞骗。 |
颓垣败井 |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
分文未取 | 见“分文不取”。 |
毫无所得 | 一点儿也没有得到。 |
鵰心鹰爪 | 喻凶残狠毒。 |
舞舞爪爪 | 手舞足蹈的样子。 |
裰领道袍 | 缀上领圈的道袍。明代内臣服饰的一种。 |
梓潼帝君 | 文昌帝君,全称文昌梓潼帝君,简称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 |
赈穷济乏 | 接济贫穷的人和没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穷恤寡”、“振穷恤贫”。 |
市井庸愚 | 城镇中无知的平民商贾,形容唯利是图的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