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止渴思梅止渴思梅的意思
zhǐméi

止渴思梅



止渴思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详细解释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止渴思梅[zhǐkěsīméi]

    一想到梅子便能止渴。比喻藉由想像来安慰自己。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喒正是那止渴思梅。」

    百科解释止渴思梅是一个成语。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

    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基础信息

    拼音zhǐ kě sī méi

    注音ㄓˇ ㄎㄜˇ ㄙ ㄇㄟˊ

    繁体止渴思楳

    感情止渴思梅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画饼充饥、止渴望梅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止渴思梅的意思解释、止渴思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残花败柳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一窝蜂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得心应手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里里外外 里面和外面。
烘堂大笑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七拼八凑 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形容随意拼凑;多而杂乱。
引咎自责 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
不胜杯酌 不胜:经不起。比喻喝酒太多,为酒所困。
重打鼓,另开张 重:重新。比喻重新开始,另起炉灶。
至公无私 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平安无事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柔远怀迩 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撮科打哄 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暧昧不明 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消愁释闷 消:消除;释:解除。消除愁闷,使身心愉快。
伤教败俗 见“伤化败俗”。
束手无术 同“束手无策”。
狂歌痛饮 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
失道寡助 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二流打瓜 亦作“二流大挂”。
箫心剑态 犹言幽情侠骨。
高级职务 一个负责的职务。
喑恶叱咤 意思是形容厉声怒喝,引申为使人震慑。
恐伤雅道 正道﹔忠厚之道。指创作﹑欣赏诗﹑书﹑画等风雅之事。高雅不俗。
红旗招展 招展:飘动。形容气势壮大,场面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