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邮之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杜邮:古地名,今陕西咸阳;戮:杀。指忠臣无辜被杀
详细解释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名将白起埋怨秦王不听他的话而遭楚魏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
秦王免白起为士伍,遣之出咸阳。至杜邮,复使使者赐之剑,使自裁。白起死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为设祀。后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之戮”。《后汉书·傅燮传》:“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復有杜邮之戮。”
武安君行至杜邮,秦王赐剑自杀的典故。典出《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后用以称忠臣见忌无辜被杀。
《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百科解释讲述的是战国末期,武安君奉秦昭王之命出城巡视,到达咸阳西门十里远的杜邮时,昭王派使者前来赐武安君,让他用短剑自裁,武安君问他所犯何罪?迫于压力又不得不拔剑自杀。老百姓见他死于非罪,每年他的死期自发祭祀。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傅燮传》:“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基础信息
拼音dù yóu zhī lù
注音ㄉㄨˋ 一ㄡˊ ㄓ ㄌㄨˋ
繁体杜郵之剹
感情杜邮之戮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十之八九(意思解释)
- 春华秋实(意思解释)
- 中道而止(意思解释)
- 煽风点火(意思解释)
- 十家锅灶九不同(意思解释)
- 火烧眉毛(意思解释)
- 口口相传(意思解释)
- 攞袖揎拳(意思解释)
- 茕茕孤立(意思解释)
- 恬不知羞(意思解释)
- 名重当时(意思解释)
- 束戈卷甲(意思解释)
- 鹤膝蜂腰(意思解释)
- 矫情饰诈(意思解释)
- 言之凿凿(意思解释)
- 甘言好辞(意思解释)
- 诈哑佯聋(意思解释)
- 附人骥尾(意思解释)
- 不毒不发(意思解释)
- 夙夜不解(意思解释)
- 立时三刻(意思解释)
- 斑衣戏彩(意思解释)
- 徒拥虚名(意思解释)
- 十年内乱(意思解释)
- 眼不着砂(意思解释)
- 万物一马(意思解释)
- 雕花刻叶(意思解释)
- 砥砺德行(意思解释)
※ 杜邮之戮的意思解释、杜邮之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望无际 |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
一弛一张 | 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古时常以比喻施政宽严相济;现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同“一张一弛”。 |
奋勇前进 | 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
年轻气盛 | 年纪小,不懂得为人处世,喜欢争强好胜。 |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
炮凤烹龙 |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
方凿圆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
服田力穑 | 服:从事;穑:收获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
暗昧之事 | 暗昧:昏暗。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
死标白缠 | 极力纠缠。 |
掘井及泉 | 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处。比喻做事善始善终。 |
绘声绘色 |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
手足之情 |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间血肉关系的感情。 |
一瞑不视 |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
江山如画 | 江山:山河;常指国土。山河美如图画。 |
义刑义杀 | 适当的刑罚与死刑。 |
贵少贱老 | 见“贵壮贱老”。 |
独吃自疴 | 比喻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 |
询谋佥同 | 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
福不盈眦 | 谓福禄富贵渺小而短暂。 |
穷凶极虐 | 穷:极;虐:残暴。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
千古独步 | 谓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 |
横祸飞灾 | 同“横殃飞祸”。 |
软玉娇香 | 软:柔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形容年轻女子身体洁白柔软,散发着温馨的青春气息。 |
程朱理学 | 指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的理学。参见“程朱學派”。 |
蝌斗鸟迹 | 指古文字。借指古雅的书法。 |
恐伤雅道 | 正道﹔忠厚之道。指创作﹑欣赏诗﹑书﹑画等风雅之事。高雅不俗。 |
惊叹不已 | 形容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感受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