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化鸱为凤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欧风美雨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名列前茅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恰到好处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劳思逸淫 逸:安逸。指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文通残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典出《南史·江淹传》。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
织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潘文乐旨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后因以“潘文乐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
青肝碧血 喻以身殉国的精神。
披毛求瑕 见“披毛求疵”。
三朝元老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杀彘教子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耳热眼花 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乔妆打扮 见“乔装打扮”。
精贯白日 形容极端忠诚。
铁狱铜笼 形容密闭森严的监牢。
贪婪无餍 贪婪:贪得无厌;餍: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徒有其名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无实。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实际的名声。
套言不陈 套言:客套话;陈:陈述。套话不多说了。
伫候佳音 伫:久立而等待。久久站着等候好的消息。
虎狼之威 威:威力,威风。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
以德为邻 与有德行的人为邻居融洽相处、交往。
摩诃至那 古代印度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
以义灭身 丧身;毁灭自身。
文友诗敌 作诗的对手。
孤鸾舞镜 同“[[孤鸾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