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耽耽逐逐耽耽逐逐的意思
dāndānzhúzhú

耽耽逐逐



耽耽逐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瞪目逼视而急欲攫取。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汉书.叙传下》'六世耽耽'唐颜师古注引作'虎视耽耽,其欲浟浟',曰:'耽耽,威视之貌也。浟浟,欲利之貌也。今《易》浟字作逐。'形容贪婪追逐貌。

详细解释

瞪目逼视而急欲攫取。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汉书·叙传下》“六世耽耽”唐颜师古注引作“虎视耽耽,其欲浟浟”,曰:“耽耽,威视之貌也。浟浟,欲利之貌也。今《易》浟字作逐。”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哭哭啼啼,假慈悲善瞒老鼠;耽耽逐逐,借声势巧胜妖狐。”

形容贪婪追逐貌。

清张岱《陶庵梦忆·方物》:“越中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

耽耽逐逐[dāndānzhúzhú]

    瞪目逼视而急欲攫取。

    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汉书.叙传下》\六世耽耽\唐颜师古注引作\虎视耽耽,其欲浟浟\,曰\耽耽,威视之貌也。浟浟,欲利之貌也。今《易》浟字作逐。

    百科解释【名称】耽耽逐逐【拼音】dāndānzhúzhú【解释】眈眈:注视的样子,也形容贪婪地注视。瞪着眼睛逼视而急欲掠取。形容贪婪追逐的样子。【出处】《周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事例】哭哭啼啼,假慈悲善瞒老鼠;~,借声势巧胜妖狐。★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


    基础信息

    拼音dān dān zhú zhú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耽耽逐逐的意思解释、耽耽逐逐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鹿死谁手 鹿:猎取的对象。追鹿不知落入谁手。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床下牛斗 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随随便便 不多加斟酌,怎么方便就怎么做。
激将法 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
兰因絮果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栖鸟于泉 栖:栖息。让鸟栖息在水里。比喻处理或用人不当。
勉勉强强 刚好能凑合着
圣君贤相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袅袅亭亭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遇难成祥 碰到灾难也能化为吉祥。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发蒙解缚 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拈酸吃醋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
整冠纳履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以“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忍饥受饿 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历精更始 振奋精神,从事革新。
朝章国故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身遥心迩 犹言身远心近。
与物无忤 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征敛无度 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威风十足 神气十足shénqì-shízú∶洋洋得意的∶仪态或印象优美或堂皇的身穿绸衣,头戴珠宝,神气十足∶自负的;妄自尊大的
黑不楞敦 方言。形容黑而粗壮。
是事可可 百事可乐bǎishìkělè英语pepsi-cola的译音,美国生产的一种饮料
能书不择笔 写字好的人不计较笔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