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挠腮
抓耳挠腮 (抓耳撓顋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uā ěr náo sāi,抓耳挠腮是中性词。。。。

拼音读音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怎么读
注音ㄓㄨㄚ ㄦˇ ㄋㄠˊ ㄙㄞˊ
繁体抓耳撓顋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例子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正音“挠”,不能读作“yáo”;“腮”,不能读作“sī”。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人焦急、生气、心乱等神情。
辨形“挠”,不能写作“侥”、“绕”。
谜语猴子搔头
近义词搓手顿脚、心急火燎、无可如何
反义词镇定自若
英语manner of anxiety or happiness (scratch one's head )
法语se gratter l'oreille en signe d'embarras
※ 成语抓耳挠腮的拼音、抓耳挠腮怎么读由范文之家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抓耳挠腮)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满招损,谦受益 |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不可胜数 |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
好女不穿嫁时衣 |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
咄咄怪事 |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
儿皇帝 | 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
白往黑归 |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
琪花玉树 | 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
骨鲠在喉 |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空心架子 | 空话、谎言或无实际内容的东西。 |
相判云泥 | 判:分辨。形容差别很大,有天地之别。 |
金石不渝 |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
磨礲浸灌 | 见“磨砻浸灌”。 |
片甲不存 | 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
雀小脏全 |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
误打误撞 | 谓事先未经周密考虑。 |
比物假事 |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
豁达先生 | 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 |
山陬海澨 |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
诡形殊状 | 诡:怪异;殊:特殊,特别。奇特怪异的形状。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探:探测。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跖犬噬尧 | 《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
万不一失 |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不明是非 | 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
视溺不援 | 犹言见死不救。 |
面有愧色 | 指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
寸步不移 | 意思是形容对某一事物或人的严守。不敢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