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皇帝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详细解释
五代契丹之制,国君死,在墓旁起屋,谓之明殿,并置学士一人掌答书诏,逢有大庆吊,学士以亡君之名为书,称新君为儿皇帝。
后晋石敬瑭为谄媚契丹统治者耶律德光,尊德光为父,从契丹俗,自称儿皇帝。见《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契丹》。后比喻傀儡政权的首脑。柳亚子《感事二首》之二:“头衔早锡儿皇帝,末路难为楚大夫。”亦省称“儿皇”。陈毅《“七七”五周年感怀》诗:“国中忍见儿皇立,朝内惟谋萁豆炊。”
契丹国先君称嗣主之词。
《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每国有大庆吊,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尊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为「儿皇帝」。后常用来讥称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展开阅读全文 ∨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牛口之下(意思解释)
- 风流佳事(意思解释)
- 朝三暮四(意思解释)
- 神不知,鬼不觉(意思解释)
- 言不达意(意思解释)
- 有所作为(意思解释)
- 改弦易辙(意思解释)
- 怒发冲冠(意思解释)
- 哀喜交并(意思解释)
- 强龙不压地头蛇(意思解释)
- 蛇无头不行(意思解释)
- 杯蛇鬼车(意思解释)
- 与民除害(意思解释)
- 急处从宽(意思解释)
- 偷天换日(意思解释)
- 靡有孑遗(意思解释)
- 传为笑柄(意思解释)
- 眉目传情(意思解释)
- 受制于人(意思解释)
- 阶前万里(意思解释)
- 锐挫望绝(意思解释)
- 逖听远闻(意思解释)
- 折节待士(意思解释)
- 饮风餐露(意思解释)
- 露己扬才(意思解释)
- 粗有眉目(意思解释)
- 鼓吻奋爪(意思解释)
- 瘏口哓音(意思解释)
※ 儿皇帝的意思解释、儿皇帝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
上下浮动 | 短促而反复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动。 |
若即若离 |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
奋笔疾书 |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
毫无顾虑 | 丝毫没有后顾之忧。 |
避凶趋吉 | 避:避开;趋:奔赴。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
通儒达士 |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
暗度金针 | 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金针: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后因以比喻秘诀。暗中将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又借指幕后交易。 |
先我着鞭 |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
国是日非 | 国是:国事;非:不是。国家大事一天比一天坏。 |
拘文牵义 | 拘泥于字义、文义。 |
鼓唇咋舌 | 同“鼓唇摇舌”。 |
夙兴夜处 | 见“夙兴夜寐”。 |
食不重肉 | 见“食不兼肉”。 |
否极泰至 |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
陷身囹圄 | 指被关进监牢。 |
慎始敬终 | 敬:慎。自始自终都谨慎。 |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 |
绝域殊方 | 绝域:极远的地方;殊方:他乡。极远的异域他乡。 |
闭口不谈 |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
哓音瘏口 |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被坚执鋭 |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
嘀哩咕噜 | 形容东西滚动及其声音。形容急促慌乱的跑动。形容快而听不明白的话语。 |
童养媳妇 | 幼女受人领养﹐长成为人儿媳者。 |
晃晃悠悠 | 摇摆、飘荡的样子。如:「有一个影子在远处晃晃悠悠的,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
学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合刃之急 | 指战斗到了最激烈最危急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