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伯

词语解释
八伯[ bā bó ]
⒈ 古代畿外八州的最高长官,分别掌管四方诸侯,相传尧舜时皆有。
⒉ 晋代郗鉴、阮放、卞壸、蔡谟、胡毋辅之、阮孚、刘绥、羊曼八人,时号兖州八伯。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畿外八州的最高长官,分别掌管四方诸侯,相传 尧 舜 时皆有。 尧 时八伯为 驩兜、共工、放齐、鲧,馀四人不详。见 唐 贾公彦 《周礼正义序》引 郑玄 说。
引《礼记·王制》:“八州八伯。”
《尚书大传》卷一下:“惟元祀巡守四岳八伯。”
郑玄 注:“尧 时得 羲和,命为六卿,其主春夏秋冬者并掌方岳之事,是为四岳,出则为伯;其后稍死, 驩兜、共工 等代之,乃分置八伯。”
⒉ 晋 代 郗鉴、阮放、卞壸、蔡谟、胡毋辅之、阮孚、刘绥、羊曼 八人,时号 兖州 八伯。
引《晋书·羊曼传》:“时州里称 陈留 阮放 为宏伯, 高平 郗鉴 为方伯, 泰山 胡毋辅之 为达伯, 济阴 卞壼 为裁伯, 陈留 蔡謨 为朗伯, 阮孚 为诞伯, 高平 刘绥 为委伯,而 曼 为濌伯。凡八人,号 兖州 八伯。”
国语辞典
八伯[ bā bó ]
⒈ 古代京畿外八州的最高长官,分别掌管四方诸侯,相传尧、舜时皆有设置。尧时八伯有驩兜、共工、放齐、鲧,其余则不可考。舜时八伯相传伯夷为阳伯,羲仲、羲叔之后为二羲伯,弃为夏伯,咎繇为秋伯,和仲、和叔之后为和伯,垂为冬伯,一人不详。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
⒉ 兖州八伯的简称。参见「兖州八伯」条。
最近近义词查询:
尼聃的近义词(ní dān)能言善道的近义词(néng yán shàn dào)尼庵的近义词(ní ān)尼师但那的近义词(ní shī dàn nà)南之威的近义词(nán zhī wēi)年逾不惑的近义词(nián yú bù huò)囊底的近义词(náng dǐ)能样的近义词(néng yàng)年支的近义词(nián zhī)能言鸭的近义词(néng yán yā)能政的近义词(néng zhèng)年壮的近义词(nián zhuàng)南正的近义词(nán zhèng)年窑的近义词(nián yáo)南宰相府的近义词(nán zǎi xiàng fǔ)尼媪的近义词(ní ǎo)年谊的近义词(nián yì)南园十先生的近义词(nán yuán shí xiān shēng)年祝的近义词(nián zhù)南岳寿的近义词(nán yuè shòu)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