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词语解释
竹枝[ zhú zhī ]
⒈ 竹子的小枝。
⒉ 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⒊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引证解释
⒈ 竹子的小枝。
引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刘沧 《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⒉ 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 巴渝 (今 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 唐 诗人 刘禹锡 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 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引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诗:“盪桨 巴 童歌《竹枝》,连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门即事》诗:“《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纪映淮》:“金陵 纪青 ……女名 映淮,字 阿男,尝有《秦淮竹枝》云:‘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疎树几行。不与行人綰离别,赋成 谢 女雪飞香。’”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词律》云:‘《竹枝》之音,起于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这时《竹枝》已成了一种叙述风土的诗体了。”
⒊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最近近义词查询:
长兄如父的近义词(zhǎng xiōng rú fù)超收的近义词(chāo shōu)掣痛的近义词(chè tòng)常行军的近义词(cháng xíng jūn)肠风的近义词(cháng fēng)钞买价的近义词(chāo mǎi jià)刬子箭的近义词(chǎn zǐ jiàn)镵刻的近义词(chán kè)産婆的近义词(chǎn pó)常寂的近义词(cháng jì)常夏姓的近义词(cháng xià xìng)産褥期的近义词(chǎn rù qī)车师古道的近义词(chē shī gǔ dào)张京兆的近义词(zhāng jīng zhào)张精的近义词(zhāng jīng)怅然失措的近义词(chàng rán shī cuò)镵入的近义词(chán rù)超高的近义词(chāo gāo)长柄刀的近义词(cháng bǐng dāo)镵镌的近义词(chán juā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