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zhī

竹枝


拼音zhú zhī
注音ㄓㄨˊ ㄓ

竹枝

词语解释

竹枝[ zhú zhī ]

⒈  竹子的小枝。

⒉  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⒊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引证解释

⒈  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刘沧 《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⒉  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 巴渝 (今 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 唐 诗人 刘禹锡 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 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诗:“盪桨 巴 童歌《竹枝》,连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门即事》诗:“《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纪映淮》:“金陵 纪青 ……女名 映淮,字 阿男,尝有《秦淮竹枝》云:‘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疎树几行。不与行人綰离别,赋成 谢 女雪飞香。’”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词律》云:‘《竹枝》之音,起于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这时《竹枝》已成了一种叙述风土的诗体了。”

⒊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分字解释


※ "竹枝"的意思解释、竹枝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竹枝”是巴人聚居地的民歌,原名巴渝舞,“惟峡人善唱”。

2、砍下来的竹枝七长八短的。

3、利用丛生竹地上部分的竹秆和枝条,通过人工整理和GGR处理(造句 网),实行选竹枝、带竹秆、留竹节、竹筒灌水保湿等一系列操作进行育苗。

4、可是独独四下打望,没有见到任何竹屋村舍,悄寂无声,只听见竹枝横斜的微喜响。

5、青衫身影灵动如玄燕,追逐着竹海变化的痕迹,辨别着竹枝摇动的方向,与一片杂乱纷纭中,挑出一线线轨迹萍踪。

6、除了把他们的愿望挂在竹枝上,仙台人还把彩纸折成的纸鹤等形状悬挂起来,这是用来祝福家人的健康。

7、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

8、棹歌,即船歌,描写内容“多言船楫之事”,吟咏形式“聊比竹枝、浪淘沙之调”。

9、当时潘淑妃聪慧过人,很有心计,就在自己的寝宫门外插以青竹枝,地上洒以盐汁。

10、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11、和他们的近体诗相比,竹枝词在韵脚的使用上比较严格,但在平仄和对仗上就比较自由,不受近体诗的束缚。

1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13、竹枝词作为一种不同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在语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

14、十数枝竹,近浓远淡,支竿苍劲,竹节浓黑突出,竹枝斜而向上,但不飘逸,小枝如欲射之状,片片叶子如利剑。

15、呵,卢森堡,呵,夫人街和天文台路的竹枝词!

16、在包厢座看戏的观众都是官吏富贾,自己携带坐具替换园中的蓝色坐垫,就像一首竹枝词所描述的“园中官座列西东,坐褥平铺一片红”。

17、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美丽的旋律。

18、踏入门内,别有天地,锦缬铺地,极为华丽,穿过此处小堂,则是假山花卉,青石为阶,两旁竹枝夹径,来至一处轩阁中。

19、竹枝词(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20、春天,竹林一片翠绿。竹子抽出了新枝,慢慢的,竹枝上长了芽,越来越绿,越来越大。随手摘一片嫩叶,放在口边,轻轻一吹,边发出了动听的声音。像哨子一样。每年春天,竹林便发出了动听的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