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黏

词语解释
失黏[ shī nián ]
⒈ 亦作“失粘”。
⒉ 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
⒊ 凡律诗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粘”,违者称作“失粘”。
⒋ 泛指诗句平仄失调。亦称“失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失粘”。
⒉ 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
引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於 沉约。至 唐 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凡表、啟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
俞樾 《茶香室续钞·经史释音有首释末释之别》引 清 王士祯 《居易录》:“徐凤 少监代嗣王谢赐玉带表,用《礼记》孚、尹二字,以尹为平声,乃用第二音,有司谓其失粘。”
⒊ 凡律诗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粘”,违者称作“失粘”。
引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拗体》:“按律诗平顺稳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则二句、三句当用仄声,四句、五句当用平声,六句、七句当用仄声,八句当用平声;用仄反是。若一失粘,皆为拗体。”
⒋ 泛指诗句平仄失调。亦称“失严”。 杜甫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 清 仇兆鳌 注:“刘逴 曰:‘律诗自有定体,不可失粘……’ 刘氏 作失粘,谓上下二句平仄不相粘合。
引陶开虞 作失严,谓声谓平仄失其谨严也。”
国语辞典
失黏[ shī nián ]
⒈ 近体诗之平仄律,二句与三句、四句与五句、六句与七句大抵相同,称为「黏」。不遵守这种格律者,称为「失黏」。
最近近义词查询:
昼伏夜出的近义词(zhòu fú yè chū)立案的近义词(lì àn)照复的近义词(zhào fù)老爷的近义词(lǎo yé)冷汗的近义词(lěng hàn)老者的近义词(lǎo zhě)老妈的近义词(lǎo mā)来信的近义词(lái xìn)赵州茶的近义词(zhào zhōu chá)理会的近义词(lǐ huì)历经的近义词(lì jīng)力争的近义词(lì zhēng)争持不下的近义词(zhēng chí bù xià)争风的近义词(zhēng fēng)赞达拉的近义词(zàn dá lā)立足的近义词(lì zú)走阴的近义词(zǒu yīn)左司马的近义词(zuǒ sī mǎ)临近的近义词(lín jìn)老总的近义词(lǎo zǒ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