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旗制度

词语解释
⒈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政治制度。1624-1771年推行于蒙古族地区。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参照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建立。旗为军政合一单位,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数旗合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长、盟长。对稳定蒙古社会秩序起一定作用。解放后废除,只保留盟旗称谓,盟相当于地区,旗相当于县。
国语辞典
盟旗制度[ méng qí zhì dù ]
⒈ 我国边疆特殊的政治制度。仿照满洲八旗制度,在蒙古人的居地,以旗不同颜色(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作为部勒部众的兵制,逐渐成为寓户籍于军籍的政制。
最近近义词查询:
陶朱之富的近义词(táo zhū zhī fù)二斗的近义词(èr dòu)铁军精神的近义词(tiě jūn jīng shén)提水灌溉的近义词(tí shuǐ guàn gài)二方的近义词(èr fāng)吞炭为哑的近义词(tūn tàn wéi yǎ)耳剽的近义词(ěr piāo)縚线的近义词(tāo xiàn)弢帙的近义词(tāo zhì)桃城镇的近义词(táo chéng zhèn)二臣的近义词(èr chén)吞齧的近义词(tūn niè)耳屏的近义词(ěr píng)提灌的近义词(tí guàn)二尊的近义词(èr zūn)讨底的近义词(tǎo dǐ)二范的近义词(èr fàn)涕泗滂沲的近义词(tì sì pāng duò)耳诵的近义词(ěr sòng)二龙的近义词(èr ló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