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

词语解释
纳谏[ nà jiàn ]
⒈ 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⒉ 向君主进谏。
引证解释
⒈ 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引《国语·晋语八》:“纳諫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諫如响,任贤勿疑。”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
《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諫如流。”
《清史稿·高宗纪》:“锦县 生员 金从善,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諫施德,忤旨,论斩。”
⒉ 向君主进谏。
引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 吉 遂 又数纳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废。”
国语辞典
纳谏[ nà jiàn ]
⒈ 接受规劝、谏言。
引《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
《北史·卷二三·于栗䃅传》:「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最近近义词查询:
恶谈的近义词(è tán)鹅陈的近义词(é chén)僧格林沁的近义词(sēng gé lín qìn)丧眼的近义词(sàng yǎn)商代白陶的近义词(shāng dài bái táo)塞令的近义词(sāi lìng)上大号的近义词(shàng dà hào)恶赖的近义词(è lài)耳闭的近义词(ěr bì)桑榆晩景的近义词(sāng yú wǎn jǐng)赛宝的近义词(sài bǎo)蛾鬟的近义词(é huán)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近义词(sài wēng shī mǎ , yān zhī fēi fú)脱缰野马的近义词(tuō jiāng yě mǎ)而夫的近义词(ér fū)须臾之间的近义词(xū yú zhī jiān)额手的近义词(é shǒu)桑榆暮影的近义词(sāng yú mù yǐng)膳单的近义词(shàn dān)桑柘木命的近义词(sāng zhè mù mì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