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词语解释
惊蛰[ jīng zhé ]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英the Waking of Insects;
引证解释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引《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唐 韦应物 《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宋 苏辙 《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
⒉ 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国语辞典
惊蛰[ jīng zhé ]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
⒉ 受惊醒的蛰居动物。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最近近义词查询:
悁悒的近义词(yuān yì)应应着的近义词(yīng yīng zhe)圆到的近义词(yuán dào)依然故吾的近义词(yī rán gù wú)幽然的近义词(yōu rán)一囊的近义词(yī náng)银杏酮酯的近义词(yín xìng tóng zhǐ)依然故态的近义词(yī rán gù tài)殷忧启明的近义词(yīn yōu qǐ míng)依然之都的近义词(yī rán zhī dōu)一次成型的近义词(yī cì chéng xíng)佁然的近义词(yǐ rán)屹然挺立的近义词(yì rán tǐng lì)月色阑珊的近义词(yuè sè lán shān)源自的近义词(yuán zì)以此明志的近义词(yǐ cǐ míng zhì)雨露甘霖的近义词(yǔ lù gān lín)萓莮的近义词(yí nán)眼皮子薄的近义词(yǎn pí zǐ báo)依法砲制的近义词(yī fǎ pào zh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