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

词语解释
隶书[ lì shū ]
⒈ 一种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隸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
英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汉字字体名。也叫佐书、史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化,以便书写。始于 秦 代,普遍使用于 汉 魏。秦 人 程邈 将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 程邈 创隶书之说。
引《魏书·术艺传·江式》:“隶书者, 始皇 使 下杜 人 程邈 附於小篆所作也,以 邈 徒隶,即谓之隶书。”
巴金 《秋》二:“五弟, 金冬心 写的隶书单条哪儿去了?”
⒉ 正书的古称。正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故 唐 以前仍有把正书沿称隶书的。为区别于 汉 魏 时代通用的隶书,又称正书为“今隶”。
⒊ 指官司刑狱所用的文字。
引章炳麟 《訄书·订文》:“北宋 之亡,而民日啙媮,其隶书无所增。增者起於俗儒鄙夫,犹无增也。”
国语辞典
隶书[ lì shū ]
⒈ 书体名:(1) 篆书的简化体,创始于秦,通行于汉、魏。早期隶书在字形结构上保留较多的篆书形迹,称为「古隶」、「秦隶」;后来笔画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隶书称为「八分书」。典型隶书的特点是:起笔逆入,呈蚕头之形;捺划收笔挑起,具燕尾之状。2)楷书的别名。也作「今隶」。魏、晋至唐使用。
最近近义词查询:
教学的近义词(jiào xué)加强的近义词(jiā qiáng)竺乾学的近义词(zhú qián xué)集团的近义词(jí tuán)家庭的近义词(jiā tíng)几个的近义词(jǐ gè)蹠狗吠尧的近义词(zhí gǒu fèi yáo)朱笔条子的近义词(zhū bǐ tiáo zi)珠笼巾的近义词(zhū lóng jīn)具有的近义词(jù yǒu)逐浪排空的近义词(zhú làng pái kōng)住果缘觉的近义词(zhù guǒ yuán jué)进入的近义词(jìn rù)基本的近义词(jī běn)结果的近义词(jiē guǒ)竹落的近义词(zhú luò)结构的近义词(jié gòu)置沟壑的近义词(zhì gōu hè)诛求无己的近义词(zhū qiú wú yǐ)教育的近义词(jiào yù)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