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

词语解释
法曲[ fǎ qǔ ]
⒈ 一种古代乐曲。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古代乐曲。 东晋 南北朝 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 汉族 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 隋 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 唐 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参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引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 华清 随至尊。”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
吴梅 《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法曲凄凉谁按拍,不堪流涕説兴衰。”
国语辞典
法曲[ fǎ qǔ ]
⒈ 佛教或道教法会时所奏的乐曲。最早见于东晋的《法显传》。原为西域各族民乐,传入中国与清商乐结合,形成隋代的法曲。
引《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
⒉ 唐玄宗设梨园法部,所奏乐曲,称为「法曲」。
引清·汪兆镛〈忆旧游·隐林梢半角〉词:「留连,感古今,问法曲南薰,遗响谁传?」
※ "法曲"的意思解释、法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反义词查询:
如梦初醒的反义词(rú mèng chū xǐng)如无其事的反义词(rú wú qí shì)汝南评的反义词(rǔ nán píng)如荼如火的反义词(rú tú rú huǒ)如梦如醉的反义词(rú mèng rú zuì)蠕活的反义词(rú huó)如入无人之境的反义词(rú rù wú rén zhī jìng)汝海的反义词(rǔ hǎi)汝南鸡的反义词(rǔ nán jī)汝帖的反义词(rǔ tiē)如梦令的反义词(rú mèng lìng)乳饼的反义词(rǔ bǐng)如台的反义词(rú tái)乳节的反义词(rǔ jié)如泣草芥的反义词(rú qì cǎo jiè)蠕变的反义词(rú biàn)汝州风的反义词(rǔ zhōu fēng)如详缴的反义词(rú xiáng jiǎo)如山似海的反义词(rú shān sì hǎi)如石投水的反义词(rú shí tóu shuǐ)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