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旗制度

词语解释
⒈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政治制度。1624-1771年推行于蒙古族地区。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参照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建立。旗为军政合一单位,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数旗合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长、盟长。对稳定蒙古社会秩序起一定作用。解放后废除,只保留盟旗称谓,盟相当于地区,旗相当于县。
国语辞典
盟旗制度[ méng qí zhì dù ]
⒈ 我国边疆特殊的政治制度。仿照满洲八旗制度,在蒙古人的居地,以旗不同颜色(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作为部勒部众的兵制,逐渐成为寓户籍于军籍的政制。
※ "盟旗制度"的意思解释、盟旗制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反义词查询:
辩订的反义词(biàn dìng)标末的反义词(biāo mò)标奬的反义词(biāo jiǎng)标季的反义词(biāo jì)标赏的反义词(biāo shǎng)标新立异的反义词(biāo xīn lì yì)标检的反义词(biāo jiǎn)标缸的反义词(biāo gāng)标领的反义词(biāo lǐng)标俊的反义词(biāo jùn)标立的反义词(biāo lì)标押的反义词(biāo yā)标寄的反义词(biāo jì)标宇的反义词(biāo yǔ)标举的反义词(biāo jǔ)辩雕的反义词(biàn diāo)标态的反义词(biāo tài)标塔的反义词(biāo tǎ)标峻的反义词(biāo jùn)标新创异的反义词(biāo xīn chuàng yì)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