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
五湖 (五湖 )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ǔ hú,。。。

拼音读音
拼音wǔ hú
怎么读
注音ㄨˇ ㄏㄨˊˊ
五湖(读音wǔ hú)的近同音词有 呜呼(wū hū)于戏(wū hū)于熙(wū hū)物斛(wù hú)侮忽(wǔ hū)五觳(wǔ hú)五虎(wǔ hǔ)雾縠(wù hú)五胡(wǔ hú)乌呼(wū hū)乌浒(wū hǔ)乌乎(wū hū)呜乎(wū hū)恶乎(wū hū)於乎(wū hū)
※ 词语五湖的拼音、五湖怎么读由范文之家成语大全提供。
词语解释
五湖[ wǔ hú ]
◎古代吴 · 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江南五大湖的总称。指洞庭湖。近代称华中、华东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和太湖。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 · 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见《国语 · 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引证解释
五湖[ wǔ hú ]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
例证《周礼 · 夏官 · 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即 太湖。(2)即 太湖。《国语 · 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战於 五湖。”
韦昭 注:“五湖,今 太湖。”
《文选 · 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
(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 赵晔 《吴越春秋 · 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 郦道元 《水经注 · 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 也。”
(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 《史记 · 夏本纪》“震泽 致定” 唐 ·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 洮滆,今 江苏 长荡湖、西滆湖。彭蠡,今 鄱阳湖。青草,今 洞庭湖 东南部。
例证《史记 · 三王世家》:“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 是也。”
明 · 杨慎 《丹铅总录 · 地理》:“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3.指 洞庭湖。
例证唐 ·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 和 太湖。
5.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辅佐 越王 勾践,灭亡 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 · 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例证晋 · 葛洪 《抱朴子 · 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 李渔 《巧团圆 · 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国语辞典
五湖[ wǔ hú ]
◎湖泊名:(1)太湖。唐 ·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2)洞庭湖。(3) 太湖及其附近的胥、蠡、洮、滆四湖。宋 · 吴文英〈八声甘州 · 渺空烟四远〉词:“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例证《国语 · 越语下》:“战于五湖。”
《韩非子 · 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