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ngyán

忘言


拼音wàng yán
注音ㄨㄤˋ 一ㄢˊ


忘言

词语解释

忘言[ wàng yán ]

⒈  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引证解释

⒈  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

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⒉  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

《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⒊  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国语辞典

忘言[ wàng yán ]

⒈  不藉言语而心领神会。

《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晋·陶渊明〈饮酒〉诗二〇首之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分字解释


※ "忘言"的意思解释、忘言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第五章讨论王弼“得意忘言”的历史内涵及其对六朝文学创作、文艺鉴赏、文艺理论产生的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

2、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

3、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王弼

4、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5、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6、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

7、在庄子那里,“得意忘言”中的“意”,既可以指对象难以言说的精微意义,也可以指向形而上的“道”。

8、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9、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跟庄子完全相同。

10、他通过“得意忘言”的方式解决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的矛盾。

11、欲辨已忘言。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12、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李叔同

13、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木心

14、今失而复得,竟恍若梦中一般,一时忘言

15、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是和庄子完全相同的。

1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17、两人目光中似乎有一种得意忘言的默契。

18、平日里相互间得意忘言,困难时相互依偎。

19、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洩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

20、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龙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