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

词语解释
马镫[ mǎ dèng ]
⒈ 亦作“马”。
⒉ 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马鐙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
引《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 )无所言,寄 敬儿 马鐙一隻, 敬儿 乃为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鐙相戞作声即灭。”
沉凯 《古玛河春晓》第三章:“杨忠民 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
国语辞典
马镫[ mǎ dèng ]
⒈ 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的人上马及骑马时踏脚的器具。
例如:「他踏著马镫,一跃上马。」
分字解释
※ "马镫"的意思解释、马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左脚猛地甩开了马镫,来了一个漂亮的镫里藏身,三支箭全都落空。
2、他站起来踏上马镫在马背上他几乎触不到她的手.
3、她试图把脚放进马镫里。
4、坐倒不会坐错,只是你踩错马镫了,镫子应该用前脚掌踩,而不是用后脚跟,正是因为你犯了这个小小的错误,所以那官兵头领就识破了你的身分。
5、马镫是马具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6、坐鞍、马镫和长筒靴子刺-时刻筹办活跃的军人。
7、抓住马的鬼子,牵着马到处找鞍子鞍垫子和马镫。
8、这些病人采用脊髓麻醉,腰以下有麻醉效果,然后把腿抬到马镫支架上。
9、英俊,多功能带的圆润,流畅的意大利皮革制作的马镫,鼓舞了马术触摸扣。
10、在中世纪最黑暗的时期,一位日耳曼国王开始采用来自亚洲地区的坚硬金属马镫来代替柔软的皮革马蹬。
11、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居住的彝族,有一种全木质的马镫,它是由一块木料挖制的,上部呈帽盖状,下为C。
12、马镫拯救了欧洲,而这些马背上的骑兵则以骑士之名被传颂至今。
13、英式马鞍非常小:它没有桩头(可能是专有名词),马镫也比西式马鞍的要小。
14、唐朝武周时期,官场腐败,到处是偷媚取容的人,最为典型的是张岌为了取悦武则天的情人薛师和尚,亲自拿着黄绢跟随薛师之后,遇到薛师要上马时就匍匐在地当马镫。还有侍御史郭霸亲自品尝来俊臣的粪便,宋之问为张易之捧便桶等等。
15、讲真话的人应该一只脚踩在马镫里.
16、他骑一匹强壮的花斑马,鬃毛和尾巴飘扬摇晃,马镫和马笼头都是镶银的。
17、三国骑兵中还没有马镫,而马鞍也只不过是一种类似褥垫或坐垫的东西,骑坐在这种鞍垫上和骑光背马差不了多少。
18、它的大小大约是一粒米,被称为马镫。
19、最好穿后跟较小的牛仔靴或马靴。这样有助于脚保持在马镫里面,且不被卡住。
20、马鞍通常由填以毛料的两块皮垫构成,不过少数马鞍配有一个木框,前后装有鞍头,并且配备马镫。
相关词语
- mǎ zǔ马祖
- pán mǎ槃马
- mǎ huì马会
- mǎ lù马鹿
- jùn mǎ骏马
- mǎ biān马鞭
- mǎ qiú马球
- mǎ hǔ马虎
- mǎ kě马可
- dé mǎ shī mǎ得马失马
- mǔ mǎ母马
- bīng mǎ兵马
- qí mǎ zhǎo mǎ骑马找马
- zhōng mǎ中马
- kòu mǎ扣马
- qián mǎ乾马
- zhèn mǎ阵马
- jīn mǎ金马
- bái mǎ白马
- mǎ yuán马援
- qīng dèng青镫
- mǎ qí dèng马骑镫
- xiāng dèng香镫
- yù dèng玉镫
- dèng gǔ镫骨
- dèng huǒ镫火
- dèng zǐ镫子
- kān dèng龛镫
- dèng wáng镫王
- mǎ dèng马镫
- wǎ dèng瓦镫
- zhí biān suí dèng执鞭随镫
- jié dèng截镫
- yú dèng鱼镫
- jié dèng liú biān截镫留鞭
- dèng chú镫锄
- yàn zú dèng雁足镫
- zhuì dèng坠镫
- yù tiē dèng玉帖镫
- chuán dèng传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