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xià

臣下


拼音chén xià
注音ㄔㄣˊ ㄒ一ㄚˋ

臣下

词语解释

臣下[ chén xià ]

⒈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

引证解释

⒈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

《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史记·平準书》:“自 公孙弘 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 汉 相, 张汤 用峻文决理为廷尉,於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百官从驾,谓之扈从。盖臣下侍从至尊,各供所职,犹僕御扈养以从上,故谓之扈从耳。”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齐威王 接受 邹忌 的建议,鼓励臣下进谏,不为阿谀奉承的人所蒙蔽。”

分字解释


※ "臣下"的意思解释、臣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所以,老朱臣下最“幸运”的,当属早先病死的常遇春和邓愈,二人死得是时候,不仅死后封王,后代也得保全,早死而得“福全”,悲哉!netease。

2、父皇,你说对臣下要待之以厚,又说杨侍读可做我股肱之臣,为何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了出去?

3、臣闻之,以谋胜国者,益臣之禄;以民力胜国者,益民之利。故上有羡获,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实。故用智者不偷业,用力者不伤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4、义子臣下怵动辄得咎,死于非命而几乎束手无策,实在有点生不如死。

5、他却上这道奏章,讪谤皇上,显是包藏祸心,请皇上准臣下之议,力加重刑。

6、隋炀帝恃才矜己,闻过则怒,“除谏官以掩其过”,于是“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7、君主若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正以尊天子,反因天子有过而诛之,僭越君位,这难道不是篡弑君主是什么?公开批判儒家革命论。

8、惟择其细故之舛谬者交部严议,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自莫敢或纵。

9、陛下之臣下

10、属下铭记皇上训谕,感激皇上对臣下的体贴关怀之情,日夜在心。

11、死者有士的身份,是国君的臣下,犹如国君的股肱耳目,彼此有恩情。

12、君持亢阳之节,兴师动众,劳人过度,以起城邑,不顾百姓,臣下悲怨。

13、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业,必自陛下紊乱之矣。

14、文武臣下,志虑忠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因此,她特别在意臣下的思想言论。

16、一点点小恩惠。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八回:『故臣下得借私恩小惠,以结百姓之心耳。』亦作『小恩小惠』。

17、同贾充几人猜测的一样,第二日散骑常侍傅玄便上书,指责太子司马衷无礼君父,皆是臣下少于劝谏,疏于教导,要治罪东宫属臣,奏书呈给司马炎,他压根不予理睬。

18、请陛下原谅臣下的直言无忌!微臣以为,陛下所说的导致灾祸的原因,在于陛下对人过于真诚,臣私下以为,事实上并非如此。

19、派去的臣下找到了他,把他带到国王面前。

20、吴王体量聪明,善於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