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xià

臣下


拼音chén xià
注音ㄔㄣˊ ㄒ一ㄚˋ

臣下

词语解释

臣下[ chén xià ]

⒈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

引证解释

⒈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

《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史记·平準书》:“自 公孙弘 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 汉 相, 张汤 用峻文决理为廷尉,於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百官从驾,谓之扈从。盖臣下侍从至尊,各供所职,犹僕御扈养以从上,故谓之扈从耳。”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齐威王 接受 邹忌 的建议,鼓励臣下进谏,不为阿谀奉承的人所蒙蔽。”

分字解释


※ "臣下"的意思解释、臣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尚泰王不顾臣下的阻挠急火火的冲上了城墙,而当他扶着垛墙向海面上远眺之时,美国商船已经开始参战了。

2、释义: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3、古代的臣下都愿意为皇帝孝犬马之劳.

4、』景公道:『臣下,乃辅我之人也,我闻君无辅,何以为国?移臣下断然不可,再思别计。

5、臣闻之,以谋胜国者,益臣之禄;以民力胜国者,益民之利。故上有羡获,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实。故用智者不偷业,用力者不伤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6、请陛下原谅臣下的直言无忌!微臣以为,陛下所说的导致灾祸的原因,在于陛下对人过于真诚,臣私下以为,事实上并非如此。

7、隋炀帝恃才矜己,闻过则怒,“除谏官以掩其过”,于是“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8、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业,必自陛下紊乱之矣。

9、臣下昨天看见行营廊下,出现‘琼林’、‘大盈’库名,把微臣吓了一跳。

10、是!臣下服部保长感谢馆主大人恩典!臣下愿为吉良家大业尽忠尽职,永世不忘馆主大人之重恩!

11、仁宗后期常因疾病不能临朝听政,又没有皇储,这便激起许多大臣的议论,“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尤以包拯、范镇言辞最为激切。

12、因此,她特别在意臣下的思想言论。

13、**喇嘛敦促皇帝与臣下罢兵言和。

14、死者有士的身份,是国君的臣下,犹如国君的股肱耳目,彼此有恩情。

15、臣与二虏,势不并立,阿西特罗、罗德曼不除,臣下誓死不归,庶凭陛下威灵,使微意获展,然后陨首谢国,没而无恨。

16、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

17、雍正、乾隆都自负才辩,喜欢跟臣下打笔墨官司,御笔上谕动辄数百言。

18、陛下之臣下

19、为了制定正确的方略,徽宗反复阅读臣下的奏章,并不断询问有识之臣,明白了门户之争的真谛,党争均不是忠诚为国,而是为了一己之私。

20、此乃臣下慎重国法之意,谁知张昌宗驭下不严,恶仆豪奴,不计其数,胆敢在半途图劫,将纸旗撕踹,殴辱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