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yán

招延


拼音zhāo yán
注音ㄓㄠ 一ㄢˊ

招延

词语解释

招延[ zhāo yán ]

⒈  招请,延请。

⒉  招致;求取。

引证解释

⒈  招请,延请。

《史记·梁孝王世家》:“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説之士,莫不毕至。”
《荀子·议兵》“故招近募选,隆埶诈,尚功利,是渐之也” 唐 杨倞 注:“近当为延,传写误耳。招延,谓引致之也。”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奢侈报》:“同官家虽盛具招延,亦不下箸。”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接待甚殷,每家皆欲以酒食招延。”

⒉  招致;求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近在 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撆 邢 魏 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讚説。便击牛釃酒,招延声誉。”

分字解释


※ "招延"的意思解释、招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初,德宗多猜忌,朝士有相过从者,金吾皆伺察以闻,宰相不敢私第见客,度奏:“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

2、史论五篇,第一篇,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3、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4、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

5、明代官员以私人名义用人行政的著名例子,是抗倭将领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辈招延“幕客”。

6、时诸州长吏多武夫,专以军旅为务,不恤民事;知诰在升州,独选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士大夫,倾家赀无所爱。

7、以国家之盛美,将招延儒墨于文教之内,抑绝俗之道,摈虚诡之迹。

8、加之喜欢招延宾客,常怠于政事,以至于军纪松懈,腐化日趋严重。

9、本言公招延俊杰,今闻国士到门,不吐哺辍洗,其人可知,还吾刺,勿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