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

词语解释
中书省[ zhōng shū shěng ]
◎官署名。始设于魏晋,是奉皇帝意旨掌机要、发政令的中央机构。隋代改为内史省、内书省。至唐代,国家政令由中书省制定,经门下省审复,交尚书省执行。元代废门下、尚书两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成为国家政务中枢。明初袭元制,1380年中书省被革去。
分字解释
※ "中书省"的意思解释、中书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当朝刑判则必须在满朝文武一无异议地赞同下,三司当朝进行议处,在刑部和中书省附议之后,交由皇上定案宣判。
2、自冏等起兵,百官将士皆欲诛伦、秀,秀惧,不敢出中书省;及闻河北军败,忧懑不知所为。
3、第八十三回“说中书省差到二员厢官”,克减酒肉。
4、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查看百科
5、当由中书省循例请赈,即奉旨照准,帝泽虽是如春,百姓终难全活。
6、彼此权力分限也并不清楚,有时两处政令不一,既让中书省的郎官们处事尴尬,也让下面具体执行的六部五寺莫知所从,只好根据接到政令的时间先后来办事。
7、许师可,字可臣,号可斋,元朝资善大夫、京兆提学、太子太保、国子祭酒、议事中书省、集贤大学士、教领太史院事。
8、中书省已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都到郓城。
9、元代,清池县属中书省河间路沧州景城郡.
10、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省龛谷、定远二入金州,金州成为不领县的州,改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
11、师道便请徽宗着中书省定了程限,发十道公文,要这十路军马如期会集汴京。
12、明,沧州属北平行中书省,后改为北平布政司.
13、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太原路。
14、除服后,这次携儿子安石前赴京师,一是向中书省销假报到,并陈请别做差遣,二来欲便两子在读书之余,于世情多所历练。
15、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16、这样,原属元中书省的彰德路、卫辉路和怀庆路先后在洪武元年闰七月、八月、十月改为彰德府、卫辉府和怀庆府,并划归河南分省。
17、纵使断案是以圣人敕令和中书省判例为准,但我相信,中书省判例中绝不会允许公主私下里随意将人刑死,阁下不要虚张声势大而化之。
18、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
19、脱脱遂将中书省内属员,一一稽考,查得参政孔思立等,俱由太平荐拔,竟不问贤否,坐罪黜退,改用乌古孙良桢、龚伯遂、汝中柏等为僚属。
20、史料记载,忽必烈为了严肃法纪,加强吏治,在中书省门前建了个“登闻鼓”,凡是大冤无处申诉的,可随时前来击鼓鸣冤。
相关词语
- mìng zhòng命中
- zhōng sù中素
- zhōng hán中寒
- mén zhōng门中
- zhōng bìng中病
- zhōng zhuō中拙
- gāo zhōng高中
- ān zhōng闇中
- bēi zhōng杯中
- zhōng jué中绝
- cāi zhòng猜中
- fāng zhōng方中
- huá zhōng华中
- zhōng yē中暍
- shuō zhōng説中
- zhōng zhōng中中
- chū zhōng初中
- zhōng bì中婢
- zhōng yè中夜
- fáng zhōng房中
- shū jì书记
- pìn shū聘书
- bǎn shū板书
- shū jí书籍
- wén shū文书
- shū xìn书信
- shū fǎ书法
- mì shū秘书
- shū kù书库
- shū dǎn书胆
- shū dào书道
- jiāo shū教书
- shū àn书案
- màn shū谩书
- yí shū遗书
- zhēn shū真书
- ōu shū欧书
- shū kān书刊
- shū yǒu书友
- zhǔ shū主书
- jiù shěng咎省
- quē shěng缺省
- gōng shěng宫省
- jì shěng记省
- shěng shěng省省
- jīn shěng禁省
- rì xǐng日省
- huái shěng槐省
- qiū shěng秋省
- diào shěng吊省
- chén xǐng晨省
- dìng xǐng定省
- sù shěng肃省
- fēn shěng分省
- huá shěng华省
- gù shěng顾省
- jī shěng机省
- lún shěng纶省
- mò shěng默省
- hòu shěng后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