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

腹心


拼音fù xīn
注音ㄈㄨˋ ㄒ一ㄣ
词性名词

腹心

词语解释

腹心[ fù xīn ]

⒈  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

腹心之患。

⒉  比喻极亲近的人;心腹。

言听计从,倚为腹心。

⒊  〈书〉比喻真心诚意。

敢布腹心。腹心相照。

引证解释

⒈  肚腹与心脏,皆人体重要器官。亦比喻贤智策谋之臣。

《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郑玄 笺:“此罝兔之人,行於攻伐,可用为策谋之臣,使之虑事,亦言贤也。”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唐 陈子昂 《上军国利害事·牧宰》:“宰相陛下之腹心,刺史县令陛下之手足,未有无腹心手足而能独理者也。”
《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君犹元首,辅臣犹腹心也,百官犹四肢也。”

⒉  指亲信。

《汉书·张汤传》:“伍被 本造反谋,而 助 亲幸出入禁闥腹心之臣,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后不可治。”
《陈书·高祖纪上》:“景 至闕下,不敢入臺,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原有三十二路将官,番 汉 并用,性情各别,难以任为腹心。”
郭沫若 《王阳明礼赞》:“刘瑾 命腹心二人尾随,原拟在途中加以暗害。”

⒊  犹言至诚之心。

《左传·宣公十二年》:“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比问州邸,云改县章,治所相望,私诚甚喜,谓宜朝夕,可布腹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今实布腹心:僕之卧薪尝胆者,固有日矣。”

⒋  比喻近中心的重要地区。

《史记·赵世家》:“今 中山 在我腹心,北有 燕,东有 胡,西有 林胡、楼烦、秦、韩 之边,而无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
唐 韩愈 《论天旱人饥状》:“又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亮总兵》:“腹心千里,兵力虚弱。”
杨朔 《海罗杉》:“大井 深藏在 井冈山 的腹心地带,四面紧围着层层迭迭的高山。”

国语辞典

腹心[ fù xīn ]

⒈  比喻极亲切可深信的人。

《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收天下奸邪之士,以为腹心。」

⒉  至诚的心。

《左传·宣公十二年》:「敢布腹心,君实图之。」

⒊  腹与胸。比喻切近的关系。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分字解释


※ "腹心"的意思解释、腹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然则,并非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太平盛世,因为腹心之疾,生死大敌尚存,这就是匈奴。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4、裂我国土,称帝称王,实腹心大患也。

5、至今视之,则前数者为手足之疾,未若拳匪为腹心之疾也。

6、君主视臣子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王为腹心;君主视臣子为狗马,臣子就会视君主为常人;君主视臣子为泥土草芥,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所以说,君主仁,则无人不仁;君主义,则无人不义。孟子

7、况且,由于流民生产资料缺乏,生活异常困难,因此铤而走险、揭竿而起的不乏其例,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封建统治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流民成为明王朝的腹心之疾。

8、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9、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10、黎城还是抗战时期我党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最大的银行、最早的制药厂、最早的被服厂等重要机构都曾建在这里。

11、河质性忠直,讷言敏行,有气干,能服勤,常为前驱,后领左右兵,典知内事,待以腹心之任。

12、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

13、昔年翰林学士李白,曾上疏奏待罪边将郭子仪,足备干城之选,腹心之奇,陛下因特原其所犯之罪,许以立功自效。

14、韦昌辉,滥庸阃外,大奸似忠,内外蒙蔽,为陛下腹心之蛊也,数年以来,招灾致异,丧本伤元,国家之纲纪废驰,凡此种种。

15、这条步行街是这座城市的腹心之地.

16、张万户将他遗书拆开看时,上写道:门下贱役程万里,奉书恩主老爷台下:万里向蒙不杀之恩,收为厮养,委以腹心,人非草木,岂不知感。

17、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

18、洞庭实据上流,今寇日滋,……为腹心之患,不先去之,无以立国。

19、朝鲜水域广阔,可供泊船处甚多,故微臣之意以为,不首先击溃朝鲜的楼船,则腹心之患便算一日未除。

20、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