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í zhào
注音ㄐ一ˊ ㄓㄠˋ
⒈ 亦作“檝棹”。
⒉ 见“楫棹”。
⒈ 亦作“檝櫂”。亦作“檝棹”。 船桨。短桨称楫,长桨称櫂。
引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櫂,观者为之寒心。”
《南史·儒林传·王元规》:“元规 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姑姪入船, 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
《汉书·元后传》“辑濯 越 歌” 唐 颜师古 注:“令执楫櫂人为 越 歌也。”
⒉ 指船。
引晋 潘岳 《西征赋》:“凡厥寮司,既富而教,咸帅贫惰,同整檝櫂。”
宋 姜夔 《湘月》词序:“长溪 杨声伯 典 长沙 檝櫂,居濒 湘江。”
1、勤劳和奋斗是火车的双轨,平行伸延才能直达前方;文明和富强是神舟的楫棹,荡起双桨才能稳速远航;修身和律己是人生的风景,用心体会才能感悟文明!
2、殿外特造芳林园,搜罗奇花名卉,珍禽异兽,中凿陂池,编列画舫,每舫贮佳丽数人,教以楫棹越歌,俱臻灵妙。
3、故曹仁守江陵,败不旋踵,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将此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手,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