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

词语解释
鲁肃[ lǔ sù ]
⒈ 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英Lu Su;
国语辞典
鲁肃[ lǔ sù ]
⒈ 人名。(西元173~217) 字子敬,东城人(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三国时名将,个性方正严谨,富而好施,长于文章,思虑深远,有过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议结合刘备来抵御曹操,并辅佐周瑜大败曹军,为孙权所器重,官拜奋武校尉,转横江将军。
分字解释
※ "鲁肃"的意思解释、鲁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引至堂上,孙权下阶相迎,优礼相待,施礼完毕,赐孔明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的旁边,只看他讲话。
2、你可如此上前拿住鲁肃,则吴军自退,荆州安如磐石。
3、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
4、孔明曰:"鲁肃必不曾见吴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甚计策,来诱我耳。
5、第一眼望去,鲁肃的形象跟三国演义里描述的很相似,一幅忠厚长者模样,脸上总是挂着招牌式的笑容。
6、还不是后来那个让鲁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吕蒙。
7、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鲁肃身长八尺,状貌雄伟,腰悬宝剑,面红粗髯,若不是一身儒袍,大概还会给人一种赳赳武夫的感觉。
9、鲁肃到夏口时,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晨夜兼道”,及至江陵,闻刘琮已降操,刘备也正惶恐南逃。
10、当晚,孙权于府邸内设便宴招待诸葛亮,鲁肃作陪。
11、我自然知道正是鲁肃的到访才促成了孙刘联盟,等下他们见面之后,诸葛亮便要和鲁肃过江,舌战群儒,一展风采。
12、孔明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
13、鲁肃乃引孔明到幕下,早早的看见张昭,顾雍等一般文武二十多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14、再看孙吴,据守长江以南地区并以此作为天险,凭着孙权的军事才能和大都督周瑜、鲁肃、张昭继承了先兄孙策的宏图大业。
15、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不像你鲁肃只会陆上守要点,打伏击,至于周瑜只有水战一能。
16、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7、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
18、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9、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20、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相关词语
- lǔ zhí鲁直
- yán lǔ檐鲁
- lǔ yáng鲁阳
- hù lǔ扈鲁
- lǔ sù鲁肃
- gǔ lǔ lǔ古鲁鲁
- lǔ dùn鲁顿
- dōng lǔ东鲁
- lǔ lǔ mào mào鲁鲁冒冒
- lǔ bèn鲁笨
- lǔ bàng鲁棒
- chí lǔ迟鲁
- gāo lǔ高鲁
- chuí lǔ椎鲁
- yú lǔ鱼鲁
- lǔ rú鲁儒
- lǔ jiǔ鲁酒
- lǔ cài鲁菜
- lǔ shǐ鲁史
- lǔ zhī鲁卮
- sù jǐng肃景
- míng sù明肃
- sù fù肃覆
- sù jiè肃戒
- chéng sù澄肃
- qí sù齐肃
- dùn sù顿肃
- jī sù激肃
- sù fēng肃风
- sù gěi肃给
- sù jǐn肃谨
- lǐn sù凛肃
- qín sù勤肃
- gōng sù恭肃
- sù mào肃懋
- sù kuò肃括
- sù gōng肃恭
- cǎn sù惨肃
- lǔ sù鲁肃
- sù hán肃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