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wáng

勤王


拼音qín wáng
注音ㄑ一ㄣˊ ㄨㄤˊ

勤王

词语解释

勤王[ qín wáng ]

⒈  尽力于王事。

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晋书·谢安传》
勤王之事。

to serve the king;

⒉  臣下发兵救援地位岌岌可危的主子。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宋史·文天祥传》
火速勤王。

to save the country from danger;

引证解释

⒈  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 言於 晋侯 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周礼·春官·大宗伯》“秋见曰覲” 汉 郑玄 注:“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晋书·谢安传》:“夏禹 勤王,手足胼胝。”

⒉  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后汉书·袁绍传》:“乃下詔书於 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了。”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他是准备勤王吗?”

国语辞典

勤王[ qín wáng ]

⒈  为王室尽力。

《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⒉  王室有难,起兵救援靖乱。

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
《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不幸遇了金虏猖獗,……四方勤王之师虽多,宰相主了和议,不许厮杀。」

英语to serve the king diligently, to save the country in times of danger, to send troops to rescue the king

分字解释


※ "勤王"的意思解释、勤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西北军阀曹跃亲率二十万三秦子弟勤王,力战不敌后,护送慈禧等人回到西安,突然发难变为大清的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

2、这是公然宣称要夺取天下称圣称王,而且建元大兴,并且以熊储的名义发布了安民告示,号召各地大明军队起兵勤王,共讨燕京逆贼朱由检。

3、的勤王军,如王善、丁进、王再兴、李贵、杨进等率领的义兵,都争取到留守的麾下,兵力达到一百八十万之多。

4、哪晓得诏书下了半个月之久,勤王的兵马一个也没有,元人兵势日迫一日,朝臣只急得仰屋而嗟。

5、其余将领也是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总之风韧听出了这些肯于参加行动的晋轩高层将领意见都很统一,所做的一切不过只是勤王清君侧,并不是反叛,更不是篡位。

6、李勤勤王丽云斗法,岳母与女婿。

7、而其母在孕期间,又是蔡侯勤王回君,虢生郜大破息国军队之时,据说相国百里圂在犒军宴上,主动请缨,替蔡侯小公子起名,大名姬庐,小字季虎。

8、今将军以籓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忠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乎!三也。

9、你说汤武革命,文化勤王,那也要看革的是谁的命,勤的是哪个王。

10、钦差大人,老夫虽体弱无力,但也愿率十几个衙卒赴开封勤王,老夫年老体衰也能备晨炊啊!满江红生恻隐之心:罢了,罢了。

11、1778年获释后,他组织勤王游击队,为英国而战。

12、半年前完颜宗翰率领西路军攻宋,只因在太原受阻未能与东路军在汴梁城下汇合,所以导致东路军孤军作战,在宋国勤王之师的围攻下草草收兵。

13、关东诸州虽然联兵讨伐,但董贼以放火焚烧洛阳于先、以关西悍将精兵踞守函谷关天险于后,终令诸路勤王之师束手无策,无功而返。

14、报军师!襄城之外聚集了汉室数十万勤王大军,敌将皇甫嵩正在城下搦战!

15、升允仅带了三名戈什哈仓皇西逃至平凉,与陕甘总督长庚分别致电清廷,要求“勤王”攻打陕西义军,拟迎来清宣统帝,将西北作为复辟清朝的根据地。

16、由于晋大乱之余,百端待举,国力尚薄,文公对勤王事宜迟疑不决。

17、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还有两广总督李鸿章,朝廷都希望他们来勤王,不断给他们发诏书,但是他们都不来,这些人不愿意介入此事。

18、他自以为他不辞辛劳,率领他的朔方大军急行军数千里,赤胆忠心,勤王报国,立下了盖世功勋。

19、崇祯在城楼上望着下面那威武雄壮的数十万大军,只感到口干舌燥,心中说不出的惧怕,勉强咽了口吐沫,叫道:请勤王李开国来见。

20、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