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zhuó

斟酌



斟酌

词语解释

斟酌[ zhēn zhuó ]

⒈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国语·周语上》
再三斟酌。

qualify; consider; deliberate;

⒉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独自斟酌。

pour;

引证解释

⒈  倒酒;注酒。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慈 乃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唐 夷陵女郎 《空馆夜歌》:“緑樽翠杓,为君斟酌。”

⒉  指饮酒。

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⒊  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

《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禕、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⒋  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⒌  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⒍  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⒎  安排;摆布。

《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

国语辞典

斟酌[ zhēn zhuó ]

⒈  斟,倒酒。酌,饮酒。斟酌借指饮酒。

《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⒉  考虑可否而决定取舍。

《国语·周语上》:「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红楼梦·第一〇回》:「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

推敲

英语to consider, to deliberate, to fill up a cup to the brim

德语abwägen (V)​, bedenken (V)​

法语délibérer, distinguer

分字解释


※ "斟酌"的意思解释、斟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前项被拒绝收监者,应由检察官斟酌情形,送交医院、监护人或其它适当处所。

2、您是否再斟酌一下咱们的倡议呢…

3、美联储对这个问题已斟酌很久。

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5、九反复推敲,任意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用字斟酌

6、此事体大,我还需斟酌斟酌,你先下去吧!

7、是否可行,请斟酌

8、事情比较复杂,怎么处理,还得斟酌一下。

9、虽然具体细节还有待斟酌,但离达成妥协已经不远了。

10、你最好仔细斟酌一下字眼。

11、至于 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司空,太尉,司徒之任也。

12、斟酌再三之后,本人有必要对上文段落作出小小澄清。

13、我们得斟酌法律应如何修订。

14、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15、炯明到汕,措施未定,心力交瘁,务请设法筹措,斟酌拨用,报命之日,当不在远。

16、故叙述亦较他人为详,可见下笔时具有斟酌,非率尔操觚者比也。

17、忙里要斟酌,耽迟不耽错。民谚

18、咱们人手一册,慢慢斟酌,细细推敲,相互切磋,岂不更好。

19、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司空、太尉、司徒之任也。

20、我把这件事留给你自己斟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