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

词语解释
周南[ zhōu nán ]
⒈ 《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化及南方。汉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
⒉ 代称周公。因成周以南之地为周公旦的采邑,故称。
⒊ 地名。指成周(今河南洛阳)以南。《韩非子·说林下》:“周南之战,公孙喜死焉。”一说即洛阳。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裴骃集解引徐广注。
⒋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引证解释
⒈ 《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 陕西、河南、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 汉 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
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 公子 札 来聘……请观於 周 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
杜预 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
《后汉书·郎顗传》:“《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论《诗》终近《周南》。”
明 徐霖 《绣襦记·汧国流馨》:“扫胡尘干戈收敛,《周南》化风行草偃。”
亦用为最有教化的地区。 唐 张继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诗:“不改 周南 化,仍分 赵 北忧。”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三:“周南 风俗 汉 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鑾。”
⒉ 代称 周公。因 成周 以南之地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称。
引《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中鉉继踵乎 周南。”
李善 注:“毛 《诗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刘良 注:“周南,周公 也。”
⒊ 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阳 )以南。一说即 洛阳。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注。
引《韩非子·说林下》:“周南 之战, 公孙喜 死焉。”
⒋ 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竟栖迟於 汉 北。”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驱驰魏闕心。”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 汶上 之图;独远清尘,方嘆 周南 之滞。”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读邸报>》诗之二:“留落 周南 众,萧条 冀 北空。”
国语辞典
周南[ zhōu nán ]
⒈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周朝时采自旧周地的民间歌谣,多中正和平之音,历来皆被视为正风的典型。
分字解释
※ "周南"的意思解释、周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江南桐城县生员周南在“诣阙”上疏中,曾要求孝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2、许、何等明确要求“抓住朱剑凡等激进分子,剪除**羽翼,扑灭湘省赤祸”,对他悬赏通缉,又抄了他的家,查封了周南女中。
3、其中“国风”160篇有95篇作品创作于河南,《周南·关雎》、《睟风·载驰》、《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数千年来传诵不绝。
4、陶为富商家的小姐,周南女中的毕业生,时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美称,与向警予、蔡畅合称为“周南三杰”。
5、周南这句话有些调侃又有些无奈,不禁令我们想到“郢书燕说”的故事。
6、此后,***走上了专职革命家的道路,而陶斯咏则仍回周南任教,两人从此便聚少离多。
7、周南“师资辈出,分途开办女学者岁有其人”,弦歌不辍。
8、周南是一位老师。
9、1959年10月14日的清晨,砖塔胡同,我的周南奶奶患癌症四年后正在弥留之中,她挣扎着向我爷爷告别,她最不放心的是我那仅有七岁的小叔叔同同。
相关词语
- qiān zhōu千周
- mǐn zhōu敏周
- jìn zhōu近周
- zhōu chuán周传
- huí zhōu回周
- sì zhōu四周
- zhōu wéi周围
- zhōu tōng周通
- zhōu mì周密
- jīng zhōu京周
- zhuāng zhōu庄周
- zhōu duàn周断
- guàn zhōu贯周
- dào zhōu道周
- zhōu luò周落
- zhōu kān周刊
- zhōu zhèng周政
- zhōu nián周年
- èr zhōu二周
- lóng zhōu隆周
- nán mán南蛮
- nán dì南帝
- nán lǐng南岭
- nán táng南唐
- nán duān南端
- nán hǎi南海
- nán dòu南斗
- nán guān南官
- zhèng nán正南
- lǐng nán岭南
- nán fú南服
- nán tái南台
- nán guā南瓜
- nán wěi南纬
- nán jí南极
- nán gōng南宫
- huái nán淮南
- nán hàn南汉
- nán bǎng南搒
- nán nán hé zuò南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