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马

词语解释
甲马[ jiǎ mǎ ]
⒈ 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⒉ 迷信者所画的神符。
⒊ 披甲的战马。
引证解释
⒈ 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引唐 杜甫 《严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
《宋史·兵志四》:“臣窃谓 陕西、河东 弓箭手,官给良田,以备甲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每值驾出,甲马拥塞驰道。”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甲马丛中立命,刀鎗队里为家。”
⒉ 迷信者所画的神符。
引《水浒传》第三八回:“原来这 戴院长 ……把两个甲马拴在两隻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
清 虞兆漋 《天香楼偶得·马字寓用》:“俗於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后》:“有甲马三:一画冕旒秉圭,一画常服,一画披髮跣足仗剑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輒应。”
⒊ 披甲的战马。
引《水浒传》第五五回:“除是得这般军器,和我一个哥哥,可以破得连环甲马。”
国语辞典
甲马[ jiǎ mǎ ]
⒈ 铠甲和战马。泛指战争、军备。
引唐·杜甫〈严氏溪放歌〉:「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
《宋史·卷一九〇·兵志四》:「臣窃谓陕西、河东弓箭手,官给良田,以备甲马。」
⒉ 印有佛像、神像的神符。
引《水浒传·第三八回》:「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
《通俗编·神鬼》:「甲马:俗于纸上画神佛像而祭赛之,谓之甲马。」
分字解释
※ "甲马"的意思解释、甲马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保存较好的是一件形制独特的彩绘骑甲马俑,有些许色彩,头戴尖顶盔帽,上身肩甲戎衣,长靴踏蹬,左手牵韁状,右手置于腹前。
2、水井处于天井正中,而两只镌刻青龙甲马之图徽的七石大水缸,则安置于屋檐下,下雨时通过水溜,承接檐头之水,汇于缸内。
3、三军甲马不和数,但见动地银山来。辛弃疾
4、丫丫和上官等,人不卸甲马不解鞍,在总督府外侯着,意思就是要杨桑快去快回,别又在里面盘桓了。
5、前军点五员先锋:花荣、秦明、林冲、杨志、呼延灼,引领一千甲马,二千步军先行,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6、王百甲马上阿谀逢迎的说道,“呵呵,再啷个厉害,还不是二哥你的下饭菜。
7、研究表明,甲马矿区海绵礁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海平面变化,其主体的发育与海平面相对上升同步。
8、入夜后,南宫孤命将车队排布成阵,大军扎营,人不离甲马不歇鞍,燃起篝火,稍微休息一下,本来是可以连夜赶路的,但是为了确保安全还是宿营的好。
9、甲马作为云南地方民俗文化的一种象征,呈现了原生态的文化品质和生命活力。
相关词语
- piǎo jiá莩甲
- dān jiǎ丹甲
- chē jiǎ车甲
- dùn jiǎ遁甲
- jiǎ zú甲族
- bù jiǎ布甲
- dìng jiǎ定甲
- èr jiǎ二甲
- gōng jiǎ公甲
- zhǐ jiǎ指甲
- jiǎ zhuì甲缀
- fú jiǎ符甲
- chèn jiǎ衬甲
- bì jiǎ臂甲
- jīng jiǎ精甲
- jiǎ fēn甲酚
- jiǎ zǐ甲子
- dà jiǎ大甲
- běn jiǎ本甲
- chéng jiǎ乘甲
- mù mǎ牧马
- mǎ hòu马后
- bái mǎ白马
- kòu mǎ扣马
- zhòng mǎ重马
- zé mǎ泽马
- hǎi mǎ海马
- wén mǎ文马
- mǎ zǐ马子
- mǎ fū马夫
- mǎ jiāng马缰
- mǎ pǐ马匹
- mǎ bù马步
- mǎ lì马利
- mǎ fēng马蜂
- qí mǎ zhǎo mǎ骑马找马
- mǎ zǔ马祖
- mǎ liǎn马脸
- è mǎ恶马
- qí mǎ xún mǎ骑马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