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帖

词语解释
揭帖[ jiē tiě ]
⒈ 古时监察部门长官揭发不法官吏的一种文书;也指旧时张帖的启事、文告(多指私人的)
英notice;
引证解释
⒈ 见“揭贴”。
⒉ 古代公文的一种。
引元 虞集 《京畿都漕运使善政记》:“收支之数,有所勘会,止从本司揭帖图帐申报,无烦文也。”
《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节级缉捕领了 西门庆 钧语,当日即查访出各人名姓来,打了案件,到后晌时分,来 西门庆 宅内,呈递揭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寧南侯 左良玉 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这是内阁揭帖,送来过目。”
⒊ 旧时称张贴的启事、公告。
引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公讨其罪。”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同时街头巷口发见些揭帖……一律不署姓名。”
国语辞典
揭帖[ jiē tiě ]
⒈ 旧时张贴的通告。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公讨其罪。」
⒉ 向上司陈诉的报告书。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不想安绵兵备道与闻参将不合,时值军政考察,在按院处开了款数,递了一个揭帖,诬他冒用国课,妄报功绩,侵克军粮,累赃巨万。」
分字解释
※ "揭帖"的意思解释、揭帖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近闻京城内外,奸民以拳会为名,到处张贴揭帖,摇惑民心,事关交涉,深恐酿成衅端。
2、清顺治帝死,大臣设幕哭临;金集合儒生百余人赴孔庙行哭,上揭帖请逐酷吏任维初,实则抒发亡国之恨。
3、孙元起急忙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张揭帖,上面写着:“最恨和约, 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4、全城到处张贴着反对拆繁塔、抓百姓的揭帖,墨迹未干。
5、听父亲说今年六月份总督瑞麟给自己过生日就没过痛快,先是收到美国领事转交的一份署名‘除暴安良护国佑民大将军’的揭帖,帖子上把总督给臭骂了一顿。
6、的老手段,早就叫人把所有的奏章都抄成揭帖,发往京城各路衙门,文武百官为之震动。
7、孙元起急忙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张揭帖,上面写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8、全城到处张贴着反对拆繁塔、抓百姓的揭帖,墨迹未干。
9、又以所进揭帖刊刻行世,名曰《嘉靖疏议》,欲天下以陛下之善尽归于嵩。
10、道教教义中的八卦在义和团揭帖中多有使用。
相关词语
- jiē tiáo揭条
- xiān jiē掀揭
- nì míng jiē tiè匿名揭帖
- jiē yè揭业
- jiē xiǎo揭晓
- jiē fā揭发
- jiē dǐ揭底
- lì jiē厉揭
- jiē guō揭锅
- jiē tiāo揭挑
- biàn jiē变揭
- jīn gāng jiē dì金刚揭谛
- kǒng jiē孔揭
- jiē jiē wēi wēi揭揭巍巍
- lóu pán àn jiē楼盘按揭
- àn jiē mǎi fáng按揭买房
- jiē chē揭车
- jiē chuāng bā揭疮疤
- jiē mì揭秘
- gé jiē阁揭
- gēng tiě庚帖
- qiān tiē签帖
- chuán tiē传帖
- huí tiě回帖
- fú tiè服帖
- shì tiě试帖
- qì tiē契帖
- qiāng tiē羌帖
- bàng tiē谤帖
- dú tiē读帖
- fǎ tiè法帖
- quán tiē全帖
- jí tiè吉帖
- jiǎn tiě柬帖
- jiǎn tiē简帖
- níng tiē凝帖
- piào tiē票帖
- juàn tiè绢帖
- jiān tiè缄帖
- jià tiè驾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