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

词语解释
吐蕃[ tǔ bō ]
⒈
引证解释
⒈ 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 西藏 地区全部,盛时辖有 青藏高原 诸部,势力达到西域、 河陇 地区。其赞普 松赞干布、弃隶缩赞 先后与 唐 文成公主、金成公主 联姻,与 唐 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吐蕃 政权崩溃后, 宋、元、明 史籍仍习惯沿称 青藏高原 及当地土著族为 吐蕃,一作 吐番。元 中统 间改称 乌斯藏。
国语辞典
吐蕃[ tǔ fān ]
⒈ 我国唐代时西方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青康藏高原。其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并有冶铁、毛织等手工业。信奉佛教。为唐代西方的主要外患。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联姻,促进了唐、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英语Tubo or Tufan, old name for Tibet, the Tibetan Tubo dynasty 7th-11th century AD, also pr. [Tu3 fan1]
德语Tufan-Volk (S)
法语Tubo (ancien nom du Tibet), dynastie Tubo
分字解释
※ "吐蕃"的意思解释、吐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吐蕃趁乱夺去了唐朝河西及湟善等五十郡,六镇,十四军,唐人子孙皆为奴才。
2、最后,在以上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吐蕃行政法的主要特点。
3、吐谷浑处于唐朝与吐蕃的中间地带,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唐蕃双方争夺的重点。
4、两宋时期政权分立,民族矛盾尖锐,陇右地区先后由宋、西夏、吐蕃与金分而统之。
5、从这段出自吐蕃之口的话可以看到,吐蕃将其周边的天竺、大食、突厥、拔悉蜜等均列入了“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欢忭而听命差遣”之国。
6、641年,吐蕃统治者松赞干布要求他的人民为唐朝文成公主建造这座桥。
7、辛丑,凉州都督王君掞破吐蕃于青海之西,虏辎车、马羊而还。
8、手工业生产技术,但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9、空灵西域,格萨尔王至吐蕃王朝时期的历史与传奇。
10、而就整个西北沿边地区来说,吐蕃诸部及党项羌部大量散居,他们各自成为宋夏抗争的前沿力量。
11、这个时期吐蕃历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文字的发明和广泛使用,遂产生了真正的文化教育;
12、、南宋末年,朝野上下奸臣当道,外有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以及逐渐强大的蒙古威胁,实乃内忧外患,乱世之秋也。
13、初,河、陇既没于吐蕃,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归路既绝,人马皆仰给于鸿胪。
14、吐蕃一度强盛,后来山头林立,互争雄长。
15、王忠嗣、李白扫平突厥、吐蕃、契丹的叛乱,功盖天下,为何蒙受“龙韬”。
16、就算没有吐蕃阻隔,沙漠戈壁、草原马贼悍匪、西域各国的盘剥勒逼,百驼货物,能安全抵达的往往不足七成。
17、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人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
18、敦煌文书所谓“四缘红番锦伍色鸟”,则指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一种“联珠对鸟纹五色锦”。
19、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20、面对南诏与吐蕃的乱局,面对大唐帝国与大食帝国的怛罗斯之战,面对涂炭生灵的安史之乱,他又如何重写历史。
相关词语
- tǔ bǔ吐哺
- tǔ qí吐奇
- tǔ wò吐握
- lùn tǔ论吐
- tǔ wén吐文
- tǔ zhǔ吐属
- tǔ huǒ吐火
- tǔ yūn吐晕
- tǔ cí吐辞
- tǔ bū吐餔
- tǔ qì吐气
- tǔ cí吐词
- tǔ yú吐盂
- tǔ tán吐谈
- tǔ shí吐食
- tǔ xī吐吸
- tǔ cuì吐翠
- tǔ yá吐芽
- tǔ wàn吐万
- lù tǔ露吐
- biàn fān便蕃
- xià fán下蕃
- fán guó蕃国
- fán lè蕃乐
- biān fán边蕃
- fán píng蕃屏
- fán zhí蕃植
- fán bó蕃舶
- fán chāng蕃昌
- fán fāng蕃坊
- guī fán归蕃
- yīng fán膺蕃
- fán wèi蕃卫
- shèn fán甚蕃
- fán yù蕃育
- fán chén蕃臣
- chē fān车蕃
- fán wǔ蕃庑
- běi fān北蕃
- fán luò蕃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