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ī gān dǎn
注音ㄆ一 ㄍㄢ ㄉㄢˇ
繁体披肝膽
⒈ 表示以真诚相见。
⒈ 表示以真诚相见。
引《汉书·路温舒传》:“披肝胆,决大计。”
《北史·王晞传》:“今日得披肝胆,抑亦神明攸赞。”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敢披肝胆,为陛下陈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平日披肝胆,谈道德。”
亦省作“披肝”、“披胆”。 唐 上官仪 《为房州刺史请朝觐表》:“披胆祈恩,特蒙鉴许。”
《旧唐书·郑畋传》:“沥恳事君,披肝翊圣。”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水东园日记诗》:“如何衮衮披肝侣,都作纷纷把臂回。”
1、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使得尽狂瞽之说,披肝胆之诚,则虽死之日,由生之年也。
2、“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这是林则徐在堵口工地上写就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在西行路上写下的诗句。
3、就从诗人的胸襟和视野,呈现出的“悲风”和“峰青”,可以窥见他踏湘江入洞庭的灵魂飞翔与肝胆披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