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ànnàn

辩难


拼音biàn nàn
注音ㄅ一ㄢˋ ㄋㄢˋ

繁体辯難

辩难

词语解释

辩难[ biàn nàn ]

⒈  辩驳或问难。

互相辩难。

retort with challenging question; debate;

引证解释

⒈  辩驳问难。

《后汉书·范升传》:“互相辩难,日中乃罢。”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引》:“诵读之暇,徧取前人銓择辩难之旧……会为一编。”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十:“我们知道他的脑袋里所积蓄的毒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时和他也讲不明白,所以在那个时候不想对他有所辩难。”

国语辞典

辩难[ biàn nàn ]

⒈  辩驳质难。

《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作章句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
《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子春反复辩难,辑对答如流。」

分字解释


※ "辩难"的意思解释、辩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偏鲁叔陵与他辩难,却是独出己见,持论明通,转使贾黄两宿儒无词可驳,也不免应对支吾。

2、针对这种内部辩难,乌氏似还可说得更多。

3、对持不同看法的同志进行了辩难

4、由于“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文体强烈的政论色彩,所以在结构方面潜在地存在着“辩难体”的特征。

5、你们不要互相辩难了,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6、对研究课来说,彼比辩难这种交流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

7、堂堂国民党马*席竟然亲自拿出个小本子低头猛做笔记,却对所听到的宏言谠论既无辩难,也无赞否,彷彿只是抄完归档存查了事。

8、评晚清两种文化观念的首次公开辩难.

9、他低劣的出现蒙受了老板的辩难

10、那是一种共同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的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

11、第三部分,主要从神仙传说、发问辩难、高士思想、讽颂结合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两汉隐逸意识的表达方式。

12、在“辩即逻辑”的传统研究模式中,刘劭的“辩难”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

13、这个过程充满了反复的讨论、辩难、驳诘与权衡。

14、继上品极精彩的辩难之后,八股作为明代取士重中之重,自然也会在本文前期占上极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