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阿罗汉阿罗汉的意思
āluóhàn

阿罗汉


拼音ā luó hàn
注音ㄚ ㄌㄨㄛˊ ㄏㄢˋ

繁体阿羅漢

阿罗汉

词语解释

阿罗汉[ ā luó hàn ]

⒈  佛教用语: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Arhat;

引证解释

⒈  梵语Arhat的译音。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教亦用称断绝嗜欲,解脱烦恼,修得小乘果的人。

《百喻经·入海取沉水喻》:“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昔 健驮逻国 有阿罗汉,常受此池龙王供养。”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阿罗汉圣相威仪,比 雪山 三十六万亿佛。”
清 赵翼 《游金陵杂诗》:“灵山 五百阿罗汉,一个 观音 请客难。”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右丞画渡水罗汉》:“王右丞 作《雪里芭蕉》,盖是戏弄翰墨,不顾寒暑,今世传 右丞 所画渡水罗汉,亦是意也。而 山谷 云:‘阿罗皆具神通,何至拖泥带水如此。’”
《西游记》第三六回:“不曾丢瓦抛砖伤佛殿,阿罗脸上剥真金。”

国语辞典

阿罗汉[ ā luó hàn ]

⒈  佛教的果位。为梵语arahan的音译。意为杀贼、应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罗汉是究竟的解境界,与佛果无别,但大乘佛教兴起后,将阿罗汉贬低,视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还有菩萨和佛陀的果位。

《阿育王传·卷五》:「说法已竟,便得阿罗汉。」

分字解释


※ "阿罗汉"的意思解释、阿罗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终其一生,阿罗汉们离导致失慎的蒸馏发酵的醉品、戒导致失慎的蒸馏发酵的醉品。

2、一修行,没几天就证得阿罗汉果。

3、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4、这些老师都说他们无所不知,他们是阿罗汉

5、在小乘佛教的教义之中,通过直接认识到实相的真正本性,一个人可以从无知的睡眠之中醒过来,这样的人被称为阿罗汉,偶尔是佛陀。

6、舍利弗说我没有阿罗汉佛的心的知识,将来的,现在是。

7、因此阿罗汉又叫做愚法声闻,得证有余依涅盘,还要努力前进,加行用功,来灰身泯智,到涉俗利生,从空出假,才能称为大阿罗汉,得证无余依涅盘。

8、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叫“阿罗汉”,简称“罗汉”。

9、佛教常以此作为佛陀和他的阿罗汉弟子的一个别称。

10、我们大多数人都了解,要成为一个阿罗汉,我们必须修学止禅使心平静下来。

11、因为那个时候阿罗汉那么多,不由你不信;佛在,阿罗汉也在,不信的,佛可以调御,阿罗汉可以来说服。

12、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来生我国者,悉皆令作菩萨、阿罗汉无央数,都胜诸佛国。

13、虽然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入般涅槃为时已久,我们信赖他、崇敬他而出家。

14、外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所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法,泛指显教。

15、弓乙道,合在一起不就是弘嘛?弥弘!弥不是弥勒吗?弥勒弘扬佛法,让天下人证阿罗汉果,大圆静智,无上智,以及长生决吗!

16、又舍利佛,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

17、我们说他已经成神、成仙、成为肉身菩萨、成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

18、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亦作“七生七死”。其分词解释详看

19、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20、在这个声闻的人,又叫阿罗汉,或叫罗汉,他能以飞行变化,有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