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昧

词语解释
冥昧[ míng mèi ]
⒈ 指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⒉ 幽暗。
⒊ 犹蒙昧。
⒋ 犹冥默,沉默。
⒌ 指死亡。
⒍ 指神灵。
引证解释
⒈ 指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引《易纬乾凿度》卷上:“一阳二阴,物之生於冥昧,气之起於幽蔽。”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爰初冥昧,不虑不营。”
唐 李义府 《承华箴》:“邃初冥昧,元气氤氲,二仪始阐,三才既分。”
⒉ 幽暗。
引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跃潜飘之冥昧兮,濯光曜之昭明。”
《周书·晋荡公护传》:“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⒊ 犹蒙昧。
引《后汉书·隗嚣传》:“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清 方苞 《读经解》:“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
严复 《救亡决论》:“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⒋ 犹冥默,沉默。
引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余志若是,神心则那,苟无言而冥昧,俾没世以蹉跎。”
⒌ 指死亡。
引唐 沉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崔 昔挥宸翰, 苏 尝济巨川。絳衣陪下列。黄阁谬差肩。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⒍ 指神灵。
引《太平御览》卷五七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
分字解释
※ "冥昧"的意思解释、冥昧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2、钟声飘进香客的耳里,黑洞般牵扯着他朝圣的脚步……在佛教中,钟声“晓击既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既有报时又有警戒的功能。
3、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相关词语
- qiāo míng míng悄冥冥
- huì míng晦冥
- míng xiǎn冥显
- qióng míng穹冥
- míng zhì冥智
- yù míng郁冥
- hùn míng混冥
- diān míng颠冥
- jiǔ míng九冥
- míng wáng冥王
- běi míng北冥
- míng zé冥赜
- míng wèi冥卫
- míng yuán冥缘
- gān míng甘冥
- dà míng大冥
- qīng míng清冥
- míng sī冥思
- dòng míng洞冥
- jiāo míng焦冥
- cǎo mèi草昧
- ǎn mèi晻昧
- mèi mèi wú wén昧昧无闻
- lún mèi沦昧
- máng mèi厖昧
- lóng mèi聋昧
- bǐ mèi鄙昧
- mèi míng昧明
- chōng mèi冲昧
- mèi ài昧薆
- chén mèi晨昧
- míng mèi明昧
- liáng mèi凉昧
- mèi xīn昧心
- mèi shì昧视
- mèi dàn昧旦
- ā mèi阿昧
- tóng mèi童昧
- mèi lòu昧陋
- mèi yōu昧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