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bié

甄别


拼音zhēn bié
注音ㄓㄣ ㄅ一ㄝˊ

繁体甄別
词性动词


甄别

词语解释

甄别[ zhēn bié ]

⒈  考核鉴别。

辄更采集补阙,凡一首一首,以朱书甄别,为时后百一方。——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
甄别真伪。

discriminate;

⒉  审查区分。

甄别行状。

screen;

引证解释

⒈  鉴别,区别。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尠能甄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製作,各有奇处,观者自当甄别。”

⒉  谓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騭 於是条于时事业在 荆州 界者, 诸葛瑾、陆逊 …… 石干 十一人,甄别行状。”
《新唐书·于休烈传》:“代宗 嗣位,甄别名品, 元载 称其清谅。”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甄别之道,贪与廉而已。”
叶圣陶 《城中·前途》:“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把他们严加甄别不可。”

⒊  泛指选择淘汰。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凡武学分其目为两科……每科必分数班,岁加甄别,以为升降。”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附属小学收费比普通小学贵些,这无异是一种甄别,结果是衣衫过分褴褛冠履甚至不周全的孩子就很少了。”

国语辞典

甄别[ zhēn bié ]

⒈  鉴别、区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南朝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

鉴别

笼统

⒉  审察优劣,决定去取。

《元史·卷一七〇·张昉传》:「入为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甄别能否,公其黜陟,人无怨言。」
《文明小史·第六〇回》:「索性拼著精神细细的甄别,其中或有奇材异能,亦未可知。」

分字解释


※ "甄别"的意思解释、甄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本书是对当代诗歌所进行的一次钩沉、遴选与理论甄别

2、我毫不怀疑,时间是能甄别出优劣的。梭罗

3、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

4、除了施以体刑,他们使用的女巫甄别法更让人瞠目结舌。

5、作者是谁,不太清楚,只能奉上我找到的原贴地址……此文有些地方措辞可能过了点,大家自己甄别吧。

6、这是有史以来受到最严密监测和认真甄别的大流行病。

7、守门指的是采用甄别程序识别什么产品如何进入退货流。

8、介绍了一种由集成电压比较器MAX921构成的脉冲幅度甄别器.

9、研究者们甄别出15种能够有效判断书籍状况的有机化合物。

10、遣俘工作首先由中立国印度主持对战俘进行甄别,以确保尊重战俘本人的意愿。

11、对这块玉佩,我很难甄别它的真伪。

12、对成熟的女人和男人,我们以是否温顺柔婉或阳刚冷峻甄别他们是否漂亮,而孩子不是。

13、婚嫁祝词,古来丰富。根据被祝对象,归纳甄别,大体两类:一是对于新郎新娘,一是对于新人父母。

14、武当山“吕家河”一带的民歌,对我们甄别史料、研究历史和语言文学,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5、案发后,民警们通过梳理何志军的关系人,成功甄别出他的情妇。

16、铨叙是考试院的另一项基本职权,包括甄别登记、任用分发、官等官俸、考绩奖惩、退休抚恤等,考试院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法规。

17、倡导更激进的自闭甄别的“自闭症如是说”组织也为该研究提供了赞助,但他们并不参与研究计划。

18、阅读是能够识别文字的人接收信息的过程,故在阅读之前就肯定要有一个甄别所接收的信息是否可靠和有效的过程——这显然要依赖长期培养的甄别能力。李笑来

19、运用你的判断能力甄别那些想帮助你的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

20、考试除了衡定、评判、甄别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外,在选拔性的考试中,更是一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