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o

四皓


拼音sì hào
注音ㄙˋ ㄏㄠˋ

四皓

词语解释

四皓[ sì hào ]

⒈  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⒉  指南朝齐徐伯珍兄弟四人。

⒊  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指 秦 末隐居 商山 的 东园公、甪里先生 (甪,一作角)、 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张良 计,迎四皓,使辅太子, 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按,《史记·留侯世家》 司马贞 索隐引《陈留志》作“园公 姓 庾”。参见“商山四皓”。

汉 扬雄 《解嘲》:“藺生 收功於 章臺,四皓采荣於 南山。”
唐 杜牧 《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张仪 无地与 怀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四皓考》:“《陈留志》云:‘ 东园公 姓 唐,名 秉,字 宣明,襄邑 人,常居园中,因以为号; 夏黄公 姓 崔,名 廓,字 少通,齐 人,隐居 夏里 修道,故号 夏黄公 ; 甪里先生,河内 軹 人, 泰伯 之后,姓 周 名 术,字 元道,号曰 霸上先生。’却欠 綺里季。皇甫謐 《高士传》载:‘ 綺里季 姓 朱,名 暉,字 文季。’四人详矣……予以《索隐》既引《陈留志》欠 园公 之名,失写也; 廓 与 广 同,姓 黄,非 崔,文义顺也; 甪里 既称 泰伯 之后,必 苏 人,或寓居於 軹 也。”

⒉  指 南朝 齐 徐伯珍 兄弟四人。

《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徐伯珍 ﹞家甚贫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⒊  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诗:“我昔曾上 嘉禾岛,岛上衣冠多四皓。”

国语辞典

四皓[ sì hào ]

⒈  商山四皓的简称。参见「商山四皓」条。

《文选·扬雄·解嘲》:「若夫蔺生收功于章表,四皓采荣于南山。」
《文选·班彪·王命论》:「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分字解释


※ "四皓"的意思解释、四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2,燕翼堂: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应氏宗祠,堂号为燕翼堂。

2、吕远鹏可不相信,一向信奉实力至上的刘邦,怎么会仅仅因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什么商山四皓跟在吕后之子刘盈身边,他就会改变更换太子的主意。

3、因为什么?刘邦事后说——那是商山四皓,四个出了名的贤者啊,彼羽翼已成,我没有办法了……

4、传说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驾鹤仙游,或在玄洲三玄宫,被奉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与彭祖、四皓相等。

5、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6、一日,高祖于宫中设宴,令太子盈入内侍酒,却见到商山四皓侍立于太子身后,知道太子羽翼已成,从此再未提起过废立之事。

7、可如今他已入长安,身陷秩序轨则之内,顾忌即多,剑锋何得再利?太**中,四皓老与‘不测刀’卜应兄,‘双刃’韦铤兄以前如与韩锷放对只怕未免不利。

8、他只能在《山海经》、《高士传》和《列女传》等书籍中徜徉,他开始给孩子们讲长沮、桀溺,说“商山四皓”。

9、满朝文武百官劝阻无效情况下,高后请张良划策,命太子亲笔与书,卑词厚礼,着张良亲自入商,派驷马高车恳请四皓先生入朝助太子一臂之力。

10、自从武当四皓来此讲过你的事儿后,她一直嚷着要见你,以她现有的武功,年轻一辈中极少有人能与她相匹配的,我们不能看着她丫角终老吧。

11、中原四皓同游桐柏山,于一深涧中七获此书,缺内功一篇,智谋篇半篇。

12、然而,张良知太子位危,国本动摇,教太子请出商山四皓

13、黄贤村属奉化县裘村镇,据说“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晚年曾在此居住,故名。

14、于是,大唐皇帝李治终于离开了他那个乌龟壳,亲自到嵩山拜访当时著名的隐士田游岩,希望他能像汉初的商山四皓那样,保住太子贤的位子。

15、于是公元前196年太子刘盈派人高车驷马“卑词厚礼”迎接四皓

16、四皓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能进能退,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赏。

17、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