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路不拾遗路不拾遗的意思
shí

路不拾遗



路不拾遗

词语解释

路不拾遗[ lù bù shí yí ]

⒈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

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汉·贾谊《先醒》

lost articles are always returned; no one picks up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time;

引证解释

⒈  谓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汉 贾谊 《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 川 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亦作“路无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长幼异食,彊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

国语辞典

路不拾遗[ lù bù shí yí ]

⒈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也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

《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分字解释


※ "路不拾遗"的意思解释、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2、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已非虚言。

3、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纯朴,四邻友好。

4、古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在我们这个文明村已经成为现实。

5、出生高贵的敖烈天生乐善好施,嫉恶如仇,而且颇有治国之才,北平在他的治下,人人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6、爹爹常说,华下天府是文化礼义之邦,王道教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仁义和爱。

7、二是先占制度有悖于我国强调公有,路不拾遗,拾金不昧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准则。

8、路不拾遗、非你莫属;盖不杀生、菩萨心肠;为朋友两肋插刀、你不是病猫——乃赫赫有名的大善人。今偶遇缺衣少食、少恩薄衣者——吾也,该施舍的就别吝惜了吧:125要爱我。

9、中文课上,教授要求把"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引申一下。

10、中文课上,教授要求把"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引申一下。

11、这个小镇的治安还算良好,居民虽然不能夜不闭户,最少大家路不拾遗

12、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正是社会治安良好的最佳写照。

13、是,孝武帝在位,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心向善,路不拾遗,在遭遇外族侵略之时,同仇敌忾,将士用命,保我汉家天下安如磐石。

14、学习雷锋不是空喊口号,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的好。不要吝啬举手之劳,不要每天满腹牢骚,不要错过雪中送炭,不要忘记他人恩典,不要握手有气无力,不要嘲笑路不拾遗。学雷锋日,立刻。

15、进了终南山地界,凌牧云顿时感觉到治安为之一靖,虽然谈不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作奸犯科之事也基本见不着了。

16、湘江一代的边远民族民风很淳朴,简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啊!

17、仁宗皇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且身边还有包拯、狄青等贤臣辅佐,真是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

18、, 百姓都淳朴而友善,草满囹圄;甚至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

19、回陛下,张连峰任职期间,仁爱于民,仁孝治民,所管辖临淮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年年赋税超额完成,在泗州内算是头筹的县府。

20、你可知,我梦有个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我祈盼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外户而不闭。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