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


拼音gē dì
注音ㄍㄜ ㄉ一ˋ
词性动词

割地

词语解释

割地[ gē dì ]

⒈  割让土地,古时也指割取别国的领土。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cede territory;

引证解释

⒈  分封田邑。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孔颖达 疏:“王者割出田邑以与诸侯。”
《后汉书·隗嚣传》:“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⒉  割取土地;割让土地。

《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因 最 之事,则合 齐 者,君也;割地者, 最 也。”
汉 贾谊 《过秦论》:“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 秦。”

⒊  犹割据。

《汉书·张耳陈馀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⒋  特指割据一方的藩镇。

唐 元稹 《赠王承宗侍中》:“逮居剧镇,益辨长材。每怀恋闕之诚,遂行割地之効。屡陈密款,方俟来朝。”

⒌  划分土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楸、梓:亦宜割地一方种之。梓、楸各别,无令和杂。”

⒍  指收割庄稼。

崔璇 《一条裤子》:“年年在割地以前,我就把它补得厚厚的。”

国语辞典

割地[ gē dì ]

⒈  分封田邑。

《礼记·月令》:「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⒉  将领土割让给他国。

《战国策·秦策一》:「燕赵恶齐秦之合,必割地以交于王矣。」
《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不如割地请和,两家且各罢兵。」

⒊  割据。

《汉书·卷三二·张耳陈余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 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德语Gebietsabtretungen

分字解释


※ "割地"的意思解释、割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四面楚歌,八面被围,被迫割地求和,偶且残存的圣龙帝国,如今内忧外患,到处一片狼野。

2、孙德明杨飞梁忠义还有方元都是一阵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张飞扬口气这么大,不但要洋人失败,还要割地赔款?这个想法很好很强大,简直是在让他们震惊。(造 句网)

3、这是累遭割地赔款,门户洞开、海权无存后,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轰响中得出的痛苦结论。

4、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5、亏你李邦彦和白时中还是堂堂的大宋首辅,连这点小事也想不到,我告诉你们吧,其实这件事再容易不过,只要你们的皇帝肯割地称臣,我们大金国的皇帝会网开一面的。

6、研究激发极化中间梯度法在深切割地貌区勘查金及多金属盲矿体。

7、如今“康乾盛世”的谎言早已被揭破,稍涉清史的人都知道当时其实是“欠糠盛世”;而且即使傻子也明白,大捷之后只会抢来领土,而决不可能去割地乞和地。

8、南宋统治者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一味割地求和,甚至杀害主战派将士,这种做法等于是自取灭亡。

9、她这次穿了个战国末年没白来啊,要是穿到南宋割地求和那回儿,跟那些个终日里画画写字的文弱皇帝谈个恋爱,怎么想怎么觉得腻歪。

10、台大城乡所学生会长林垦表示,“台大不应再割地进款了,更不应让财团聘的建筑师主导校园建筑的发展。

11、刚才结束的一战,让九黎人头领拓拔荒大为恼火,几次都是胜仗,这次集结大军打到南宫家族内域就是想逼迫他们割地称臣,没有想到竟出了意外输给了对方。

12、当初两大帝国想要瓜分陇海帝国,也是姜飞熊率兵击退,不但保住了帝国,还让两国割地求和。

13、我们割地里的牧草给牛提供饲料。

14、孙德明杨飞梁忠义还有方元都是一阵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张飞扬口气这么大,不但要洋人失败,还要割地赔款?这个想法很好很强大,简直是在让他们震惊。

15、我们忘不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而清政府割地赔款时我国人民蒙受的奇耻大辱。

16、割地之外,又索去了巨大的赔款.

17、景已割地称臣,乃遣谟入朝谢罪,言不即割地者,非续谋,愿赦之。

18、数千年来,中国历朝历代,几乎无一不与外患相始终——陷没半壁、苟安一隅者有之;割地赔款、屈辱求和者有之;腼颜事敌、认贼作父者亦有之。

19、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姑且不说,对夷族卑称纳贡,割地求和者,误国害民,太也可恨。

20、在对局中,棋手要实行声东击西,应此攻彼的战术,用曹(刿)子之威,作伏设诈,实围横行;田单之奇,要厄相劫,割地取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