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ěn xīn hài lǐ
注音ㄖㄣˇ ㄒ一ㄣ ㄏㄞˋ ㄌ一ˇ
成语解释
忍心害理
词性成语
⒈ 谓心存残忍,违背天理。
⒈ 谓心存残忍,违背天理。
引《论语·宪问》“未仁乎” 宋 朱熹 集注:“忍心害理,不得为仁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贺医闾》:“忍心害理,君子肯为之乎?”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则 同治 年间就有人以﹝ 郭巨 ﹞埋儿等事为‘忍心害理’,灼然可知。”
⒈ 心地残忍,违背天理。
引《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又晓得他听了珍哥的话,逼死了嫡妻,又是忍心害理的了!」
《镜花缘·第一〇回》:「此时若教抛撇祖父,一人独去,即使女儿心如铁石,亦不能忍心害理至此。」
1、这些忍心害理的土匪**掳掠,无恶不作。
2、这封书信,若到别人手中,也要存点恻隐,为桂王顾恤三分,偏这忍心害理的吴三桂,毫不动心,仍檄催缅酋速献桂王。
3、老马:你忍心害理啊?
4、甚至毁法乱纪,败德乱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
5、船头借箭,箭对狼牙,牙床上睡着个小妖精,精灵古怪,怪头怪脑,恼恨仇人太不良,梁山上众弟兄,兄宽弟忍,忍心害理,理应如此,此房出租,出租的那所房子后院儿里种着棵枇杷树,枇杷树的叶子象个驴耳朵,是个驴子就能下马。
6、……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
7、推广这个善心,不但存个杀害心,便是存个不救心,就入了忍心害理。
8、又有那一种横肚肠,烂心肝,忍心害理,无情义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