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guì
注音ㄅㄨˋ ㄍㄨㄟˋ
繁体不劌
⒈ 谓不割伤物件。
⒈ 谓不割伤物件。
引《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亷而不劌,义也。”
郑玄 注:“劌,伤也。”
孔颖达 疏:“言玉体虽有廉稜而不伤割於物。”
《老子》:“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荀子·法行》:“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挠,勇也。”
1、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荀子
2、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
3、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老江时评的风格给我的感觉,就像颜真卿的楷书,敦厚丰满而又入木三分,法度谨严而又廉而不刿,蔚然大家而又平易近人。
6、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要耀。
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