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ngzài

张载


拼音zhāng zài
注音ㄓㄤ ㄗㄞˋ

张载

词语解释

⒈  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人称横渠先生,凤翔fd2a县(今属陕西)人。曾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认为“气”是充满宇宙的实体,气不生不灭。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著作有《正蒙》、《易说》等。

分字解释


※ "张载"的意思解释、张载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张载和徐敬德分别是中国和朝鲜哲学史上气论哲学的重要代表。“气”是张徐二人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两人都强调气的物质性、对立统一性以及不灭性。

2、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张载

3、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张载

4、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伪不相似。张载

5、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张载

6、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张载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张载

8、第二章以“为生民立命”展示了张载“成性”观,即其对“人道”的论述。

9、“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

10、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张载

11、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张载

12、张载在儒学天道观的基础上,“自立说以明性”,建构了一套自己的人性理论。

13、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张载

14、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15、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张载

16、王畿与罗洪先有逃世与经世之辩,罗洪先听了后认为王畿之学本于张载《西铭》,而归根究底,归于孔孟,因而“有省”。

17、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18、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张载

1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0、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