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令

词语解释
迫令[ pò lìng ]
⒈ 强令。
例几家酒吧被迫令拆迁。
英order;
引证解释
⒈ 强令;迫使。
引《元史·文宗纪三》:“丁卯, 云南 诸王 秃坚 及万户 伯忽、阿禾、怯朝 等叛……执左丞 忻都 等,迫令署诸文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吐蕃 又迫令所有 唐 人改换服装,只许每岁元旦日用 唐 衣冠祭拜祖先,祭毕收藏。”
国语辞典
迫令[ pò lìng ]
⒈ 用强迫的方式叫人做事。
例如:「迫令就范」、「迫令屈从」。
近勒令
英语to order, to force
德语anordnen (V)
分字解释
※ "迫令"的意思解释、迫令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宇子名宗,曾封功崇公,私服天子衣冠,擅刻玺章,又由莽查出情弊,迫令自尽。
2、正如宽容和服的人没权在未经这对母女同意的情况下,迫令她们穿上和服拍照,同样,看不惯别人穿和服的人,同样无权将她们从拍照地驱赶。
3、由于学院的教学和社会活动,全是巧妙地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马列主义,于1939年4月遭国民党反动派查封,迫令解散。
4、同日,蒋介石急召卫立煌到南京,迫令卫由沈阳出兵西进锦州。
5、据了解,他六年来不断以哄骗的手法,将学生单独骗到其办公室,然后藉机‘吮血’,之后再以威迫利诱的手法,迫令学生不能向外透露此事。
6、然而宋高宗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
7、1940年和1941年褚圣麟都在北平燕京大学教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入校园,迫令学校停课,学生一律离校,教职工不能在校园内任意活动。
8、恰值总办李一琴自京回厂,民军就迫令照常办事。
9、各大报章当日刊登有关报道后,曾华山声称被诬蔑,经法律程序后成功迫令陈振聪供出真正的“爆料人”原是梁锦濠前女友陈佩君。
10、并托辞金主出外,索随驾官吏家属,征集妇女至宅中,有姿色者迫令陪寝,每日必十数人,昼夜裸淫,尚嫌未足。
11、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
12、对捕获的军官,迫令签字承认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先行攻击,并把他们反绑双手,看押在街头。
13、当中6人遭革职、4人遭迫令退休,其他则被处以谴责、严厉谴责或其它处分。
14、这时岳家军步兵呐喊着漫地杀来,从北面拉开大网,与南边的骑兵形成夹击合围,很快便迫令匪众投降,只从凸出的中间逃走了万余人。
15、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一无业青年拒绝加入***,竟被自称“大佬”男子穷追猛打,连续两天被5至6名青年围殴,予以报复,迫令就范。
16、各校学生等在下关结队游行,有数十起之多,分至各商店迫令盖戳认可,立时罢市等情。
17、孙权继承孙策之位时,政局很不稳定,他对文武官吏都存戒心,因此用刑严峻,他迫令带兵守边境的督军和将军交出妻子做保质,如有叛逃,便杀掉保质甚至灭三族。
18、1932年2月27日晨,日军4人押解胡阿毛到附近装满军火的卡车上,迫令其驶往公大纱厂。
相关词语
- pò shǒu迫守
- pò qiǎn迫遣
- bī pò逼迫
- jiān pò煎迫
- pò cù迫猝
- jiāo pò焦迫
- pò cuò迫措
- pò sù迫速
- chán pò缠迫
- pò mù迫暮
- jiǒng pò窘迫
- pò liè迫烈
- kǒng pò恐迫
- pò shì迫视
- pò xié迫愶
- pò shè迫慑
- pò jiè迫唶
- bào pò暴迫
- pò è迫厄
- pò lè迫勒
- guó líng国令
- hè lìng喝令
- gōng líng宫令
- dì lìng弟令
- kòu líng寇令
- lè lìng勒令
- èr líng贰令
- jù líng剧令
- lìng zūn令尊
- juàn líng倦令
- fǎ lìng法令
- gōng lìng功令
- bǎn lìng板令
- sāi lìng塞令
- sī lìng司令
- qǐ lìng suí lìng起令随令
- jiǔ líng rú jūn líng酒令如军令
- jiè líng戒令
- líng yí líng sè令仪令色
- fēng líng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