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n sù
注音ㄌ一ㄣˇ ㄙㄨˋ
繁体廩粟
⒈ 亦作“廪粟”。
⒉ 公家库藏之粮。
⒊ 特指公家供给官吏和在学生员的粮食。
⒋ 谓食廪。
⒈ 亦作“廪粟”。
⒉ 公家库藏之粮。
引《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於是反国发廩粟以赋众贫,散府餘财以赐孤寡。”
⒊ 特指公家供给官吏和在学生员的粮食。
引唐 韩愈 《进学解》:“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廩粟。”
⒋ 谓食廪。
引明 刘基 《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廪粟之外,无他用心。”
⒈ 公家所供给的饷俸。
引唐·韩愈〈进学解〉:「月费俸钱,岁糜廪粟。」
元·马祖常〈室妇叹〉诗:「咄哉室妇尔何为,卉衣廪粟充冻饥。」
1、“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庸官尽管不贪半文钱,也不过是一个“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的仓鼠而已。
2、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涂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3、回念祖国,抗日军兴,举国同胞,浴血抗拒,前仆后继,具有家仇国难的我,反则朝饔夕餮,坐糜廪粟,未能血溅日寇,为我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