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ánxuǎn

铨选


拼音quán xuǎn
注音ㄑㄨㄢˊ ㄒㄨㄢˇ

繁体銓選

铨选

词语解释

铨选[ quán xuǎn ]

⒈  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⒉  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引证解释

⒈  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 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 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
宋 沉辽 《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 向来銓选,最重资格。”

⒉  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褚筠心》:“先生终身不謁銓选,曰:‘此膝不为权臣屈也。’”

国语辞典

铨选[ quán xuǎn ]

⒈  考核才能、资历,授以适当官职。

元·揭傒斯〈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君复赞宣政,赤手握铨选。」

分字解释


※ "铨选"的意思解释、铨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待丁忧期满,吏部铨选时称已无空缺,只能到工部任了一名主事。

2、仰请皇上俯念江宁知府一官关系最重,不拘铨选常例,敕部立速捡选或命廷臣会推清操久著干练成效者,星驰赴任。

3、唐代举制与选制是分离的,举选权利即参加科举考试与铨选的权利。

4、就算中了科举,也未必就能有官做,还要等吏部铨选、补缺,才有可能实授。

5、由于军事系乎国家的安危,它就特别需要不拘一格地罗致人材,而不能局限于朝廷的铨选;尤其是军政需要的是军事长官的“*政治”。

6、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品秩、俸禄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7、为父有一个同年,上次回京城铨选,任为浙江嘉兴府平湖县知县。

8、吏部的职能核心是主持帝国大小官员的铨选,吏部在隋代职官体系和政治运作中均享有特殊的地位。

9、“滥设”是与“额设”相对的,“额设”是制度上允许的额定员额,由朝廷人事主管部门按缺铨选委署,是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

10、就算中了科举,也未必就能有官做,还要等吏部铨选、补缺,才有可能实授【造 句网】。

11、铨选人才,合理调用是人事部门的职责.

12、平民通过捐纳,即可获得做官的资格,等候铨选补缺,应卯候任,从而成为官僚队伍的候补者,得以跻身王朝社会中的特权阶层。

13、内调吏部以后,与李敬玄先后典掌铨选10余年,“甚有能名,时人是为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