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dǐng

刑鼎


拼音xíng dǐng
注音ㄒ一ㄥˊ ㄉ一ㄥˇ

刑鼎

词语解释

刑鼎[ xíng dǐng ]

⒈  铸有刑法条文的鼎。

引证解释

⒈  铸有刑法条文的鼎。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 郑 人铸刑书” 晋 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
唐 沉亚之 《省试策三道》:“郑 产 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

国语辞典

刑鼎[ xíng dǐng ]

⒈  铸有刑典的鼎。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分字解释


※ "刑鼎"的意思解释、刑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刘国忠说,铸刑鼎就是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

2、尽管子产铸刑鼎,孔子观点与之相左。

3、相传春秋时期,郑国的相国子产命人铸造了一口鼎,将有关刑法的规定浇铸在鼎上,史称“铸刑鼎”。

4、如果估计没错,商鞅多少受到了郑国那位铸刑鼎的法家前辈子产的影响。

5、“铸刑鼎”也震动了鲁国社会,孔老二的学生议论纷纷。

6、赵鞅的名字真正为天下人熟知,是他参与铸造了“刑鼎”,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铸刑鼎”事件。

7、从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鼎始作俑者起,中国便已经是个成文法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