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àn

篆刻


拼音zhuàn kè
注音ㄓㄨㄢˋ ㄎㄜˋ
词性动词


篆刻

词语解释

篆刻[ zhuàn kè ]

⒈  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比喻精心书写或作文。

seal cutting;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吕延济 注:“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
宋 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诗:“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觴侠气上云空。”

⒉  谓雕琢,过分修饰文字。

明 高启 《跋沟南诗后》:“格律深稳,不尚篆刻,而往往有会理切事之理。”

⒊  雕刻印章。

《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 文彭、文嘉 ﹞并能诗,工书画篆刻,世其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米紫来自书诗卷》:“﹝ 米紫来 ﹞诗画皆工秀,兼善篆刻。”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抱石,我看是一位标准的 中国 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篆刻,又会书画,长于文事。”

国语辞典

篆刻[ zhuàn kè ]

⒈  推敲字句,琢磨文章。比喻精心为文。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⒉  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汉古印,采用大小篆体,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英语carving a seal

德语Siegelschnitzerei (S)​

法语gravure des sceaux

分字解释


※ "篆刻"的意思解释、篆刻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然作为一名职业书法篆刻家,他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他自己的“不材老雕虫”、“卑以自牧”之道。

2、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为大丈夫!

3、从找字、编排,到篆刻、做锦盒,老伴忙了整整一个礼拜,而这份心意,也使得老伴“差点儿眼泪都掉出来了”。

4、这座石碑纪念的不是洽博多闻的学者,也不是篆刻着激励学子的名言警句,而是为那些在生物实验中“献身”的小动物。

5、他是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名家,擅长书画、篆刻

6、一九四一年,王福庵为吴朴堂重订篆刻润例。

7、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

8、这才是篆刻之道。

9、篆刻,亦即治印之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与字、画有著同等齐观的地位。

10、老师刚刚讲解完篆刻要领,孩子们就按捺不住兴奋开始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轻松。

11、篆刻一般选用两三厘米见方的印石,此次选用这么大的印石,普通的小刻刀刻起来直“打漂”,根本无法镌刻。

12、三十年夏季,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仁、吴金培、王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

13、徽派篆刻在中国文人篆刻史上始终是主流,但对徽派篆刻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没有。

14、篆刻家方介堪为张大千所刻的一枚“潇湘画楼”印以99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交价格高出估价近6倍,一举创下当时单方名家篆刻拍卖的最高纪录。

15、方去疾先生兼收并蓄,篆刻熔诏版、凿印于一炉,年及弱冠已饮誉海上印坛。

16、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17、本文的出发点是以篆刻艺术的眼光看待古玺中的文字的变形、美饰手段、组合方式和文字的排列方式(章法)。

18、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早在邓石如之前,“印外”对于篆刻艺术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19、篆刻也需要像金属材料,选择玉,动物牙齿和角,陶器,竹,水果,和石头。

20、赵之谦的篆刻思想与书法、绘画乃至诗文思想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