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ànshì

殿试


拼音diàn shì
注音ㄉ一ㄢˋ ㄕˋ

繁体殿試

殿试

词语解释

殿试[ diàn shì ]

⒈  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皇帝亲临主持。

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⒈  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 西汉 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 唐 武则天 天授 二年于 洛阳 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 开宝 八年, 太祖 于 讲武殿 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太平兴国 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 元 无殿试。 明 清 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殿试》。

⒉  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

《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阁诗》的身不满三尺 王勃 殿试么?”

国语辞典

殿试[ diàn shì ]

⒈  古时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中主持。

《明史·卷七〇·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⒉  元代对读书人的通称。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他本是太学中殿试,怎想他拳头上便死,今日个则落得长街上检尸。」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分字解释


※ "殿试"的意思解释、殿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考官祖居岭南,嗜茶如命,一试抚掌:此茶猴采,文章好彩!此茶当名“好彩红”,少年果得殿试功名。

2、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3、谢远涵17岁入县学,19岁中举人,20岁时进京赴考光绪甲午恩科,殿试中三甲第五十五名,赐同进士出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彼时才21岁。

4、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或钦命大臣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中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5、在门荫制度之下,秦埙已经官居敷文阁待制了,可是秦桧还不满意,他存心要秦埙通过省试、殿试,博取状元及第的荣誉。

6、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

7、其实曾国藩的殿试成绩并不理想,仅仅考取了第三甲同进士出身,而且名次并不靠前。

8、陆赐书殿试卷子上有朱笔标记“第二甲第二十二名”。

9、明清实行科举制度,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接出午门,在鼓乐仪仗引导下,经天安门,东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建的龙篷内。

10、望着阮少舟回到自己的席位,天子沉吟一下,低声对身旁大太监说了几句,继而便宣布殿试开始,太子李炜虽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席。

11、殿试是唐代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此外,宁波教育博物馆还保存有宁波最后一位状元章鋆的闱墨卷,也就是科举殿试考卷,距今已有163年。

13、微臣奏请万岁,取消张好古殿试资格,将张好古即刻逐出皇宫,永不叙用,以正国法。

14、不只呢!听说还钱治平、金富宁、林天路这些高手[造句 网],相信明年的殿试一定会是龙虎之争!

15、其实他自三年前乡试过后,便听从业师的安排,动身来到魏都平凉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等待省试和殿试的到来。

16、但昨过琉璃厂书肆,见最近殿试卷数册,文体与古人大殊,卑靡琐委,毫无正大堂皇之气。

17、兹特潜太子主持殿试,选贤任能,上谢圣天降才之恩,下应黎民望治之求。

18、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19、殿试考试却是于保和殿举行的,此处的保和‘一词,意即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

20、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